“知道了知道了,”崔宝音捏了捏她的脸,“你都说了八百回了,不就是钓螃蟹么?看我明天给你钓一盘,让后厨给你蒸着吃。”
两人又说了会儿话,挥手告别后,崔宝音才放下帘子,吩咐车夫驱车往崔家去。
府中管事得了通禀,连忙迎出来:“郡主要回来怎么也不提前吩咐,小的好教下人备了肩舆在府门等候不是?”
崔宝音鼓了鼓腮:“算了吧,我在王府里耍耍威风也就罢了,回了家还摆郡主的架子,让爹娘知道了不得狠狠教训我一顿才怪!祖母呢?”
管事笑道:“老夫人适才正在后山散步,眼下兴许已经回了院子也说不定。”
崔宝音颔首:“知道了,我去看看。对了,”她又想起来一桩事,“月底我的生辰宴,邀客的帖子拟好了吗?”
“早已拟好了,今日正要给各家送去。”
崔宝音默了一会儿,又道:“给宣平侯府的帖子呢?找出来给我吧,我正好有事要寻他,到时候一并给他带过去。”
她想,她还差谢玄奚一句谢呢。
还有,也不知道他伤得重不重。
第 22 章
有了管家的话,崔宝音先去后山走了一遭,没见着祖母,方才又去了蕙风苑。
大长公主正在院子里和身边的管事嬷嬷一块儿挑选花样,见着孙女从院门边探出一颗毛茸茸的小脑袋,她立时板起脸:“还知道回来?”
崔宝音嘿嘿一笑,提起裙摆朝她小跑过去,讨好地挽起她的手臂轻摇,拉长了声音和祖母撒娇:“祖母,祖母祖母,你想不想宝音呀!”
大长公主别过脸去,语气淡淡:“我看你在外头心都要野上天了,难为你还记得家里还有个祖母,”她转回脸,嗔怪地看了一眼崔宝音,“这么久也不知道回家来陪祖母说说话!”
听她这样说,崔宝音顿时觉得冤枉起来!
“正月十六,我来寻您,您倒好,不声不响和祖父回清河探亲去了,留宝音一个人孤苦伶仃在这定京城里,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别提多可怜了!”
“咳……好了,既然回来了就在府上多住些日子。你一个人在王府里住着,也不嫌冷清?”大长公主点了点她的额心,“快来看看,这几张锦缎,哪张花样好看?”
崔宝音歪了歪头,鬓边的金步摇也跟着晃动起来,她端详了好一会儿祖母手里的布料,才想起来问她:“祖母是想做什么?”
侍立在一旁的刘嬷嬷笑道:“郡主您生辰宴在即,公主是想挑两匹锦缎,让府里的绣娘给您做两身新衣裳呢,这会儿开始裁衣,到您生辰,正正能将衣裳赶出来。”
难怪桌上放着的布料颜色与样式都鲜亮。
崔宝音又认真看了看,选了一块杏粉缎地彩绣缠枝桃花穿蝶和一块白色四合如意纹织锦,仰起脸笑道:“祖母,我喜欢这两张。”
大长公主轻轻颔首,让刘嬷嬷将两张锦缎拿去绣房,又拉着孙女的手,轻声叹道:“转眼你就十六了,这些日子,祖母夜里常梦见你小时候,走路还走不稳,总喜欢抱着大人的腿,好像是一晃眼的功夫,”她抬手比了比,“就长这么大了。”
“寻常人家里的姑娘,似你这般大的时候,都已经定了亲事,你呢?你可有心仪的男子了?”她摸了摸孙女的头发,目光柔和,“若是有,记得带来给祖母看看,家世低些也无妨,你喜欢最要紧。”
崔宝音乖乖点头:“放心吧祖母,我若有喜欢的男子,一定第一个带给您看!”
她说完,又想,她喜欢当然最要紧,但是家世也不能低了,至少她每餐用膳八荤四素并四样点心不能少,出行的话宝马香车,美婢仆从也不能缺,还有她的衣裳,必得是要最柔软最精美的锦缎丝绸,更别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