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班编辑低声答道:“说是剧圈内部人,有材料有手稿,署名是匿名编剧联合,还附了几张稿纸复印。”

“你信这个?”

编辑耸肩:“真假不好说,但现在正好风口浪尖,写出来挂在文艺杂谈那版,语气收一点,留条后路。”

总编沉吟片刻,还是点了点头:“发,但小心措辞,只准打擦边球,不能构成诽谤。”

就这样,一则以“文联基金丑闻”为由头的小道消息,在几天后悄悄登上了《京艺晨刊》的第三版边栏。

标题小得不能再小,却在剧作界悄然扩散开。

那天中午,姜远寒去往文联参加例会,一推门,就明显感觉到屋里气氛不对。

几位人压着声音说话,一见她进来,神色都有些微妙。

有个年轻编辑神色古怪地看了她一眼,嘴角动了动,又低下头去。

会议照常进行,只有李德林瞥了她一眼后皱了皱眉,悄悄把一份刚拆封的报纸叠起压在了手下。

会后,李德林将她叫到小道边的小亭里,面色不善地把那份《京艺晨刊》摊开:“你看看。”

姜远寒看着那模棱两可却恶意十足的文字,心头一紧。

“他们是想毁你。”李德林语气冷厉,“姚珩手里有人,敢捅这一刀,一定有人替他背。”

“能反击吗?”姜远寒声音低沉,眼神却比以往更坚定。

李德林没急着回答,而是从皮包里拿出一张牛皮纸信封,递给她:“今天上午,文化厅那边批下来了,这封是正式任命通知,无声剧本,进入终审阶段,你唯一署名编剧。”

“什么意思?”

“意思是,他们再怎么黑你,也黑不掉你写出来的东西。”

“可……”姜远寒看着报纸,眉头紧锁,“如果舆论发酵下去,我就算项目过了,也会被人盯死。”

李德林冷笑:“别担心,我们不会坐视不理,你先去忙剧本,剩下的事,我来帮你处理,京报的主编对你非常欣赏,等终审结束,你的首访可要给我们京报。”

“京报主编认识我?”

“嗯,你在京市文艺圈已经小有名气了。我们主编在国家广电总局任顾问,文化厅与广播厅有交叉人脉,今早开会的时候,说要顺便清理一批小报乱象。”

“你不用回击。”林德林拍拍姜远寒的肩膀,沉声道,“你只需要站稳。”

姜远寒望着她,忽然想起姚珩当初说过的一句话:“文艺圈没有真相,只有话语权。”

现在她明白了,话语权不是靠争口气,是靠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把作品写出来,把人站出来。

对于业内来说,她只是透明人,很多人连她的名字都叫不上来,她不可能有所谓的话语权。

但好在有人愿意帮她,给她开出一条路,她必须要珍惜。

288章 嫉妒疯了

李德林站在一台老旧的油墨复印机前。

身边那位负责文艺纪律整顿小组的陈副主任拿着一本记录册,声音不紧不慢:“我们查过了,《京艺晨刊》的那条消息并未提前报备审阅,也没有记者署名,属于严重违规刊发。”

李德林点点头:“是该整顿了。”

“不过姚珩那边……”陈副主任顿了顿,脸色复杂,“传出风声,说他要申请调离文联,去西南电影制片厂,说是暂避风头,也算主动配合组织调查。”

李德林冷哼一声:“这是想明哲保身。”

陈副主任叹了口气:“你还真别说,有人开始在下面替他说话了,说什么青年导演不能被打压,创作氛围不该寒蝉,还往咱们纪检扯,说整顿太急。”

“这些话,八成就是他放出来的。”李德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