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有人当面试探了。

一位穿米白西装、戴着银边眼镜的男士坐到她对面,带着点揶揄:“姜编剧,《无声》我看过些片段,确实挺有泥土气,是你自己写的吗?”

姜远寒抬眸,语气温和却一字不让:“当然是我写的,您有什么指点吗?”

男人笑了笑:“我觉得你写的东西,真实归真实,就是文学性不够,结构太散,太生活化。你们那边讲究接地气,但创作不能只是贴地飞行,还是得有高度。”

她笑了:“那可能我们对高度的理解不一样。”

“哦?”

“我师父说,能把街头巷尾说清楚的人,是会说话能把平凡人写入心的人,才算写得好。”

那男人脸上掩饰不住的嘲笑:“你师父什么来头,是你们那里的教书老师,还是不入流的写手?”

277章 合作

姜远寒眼神微冷,但语气依旧平静:“都不是,我师父叫张景山,是个退休的编剧。”

会议室内原本嘈杂的气息短暂一滞。

有人轻声问:“是写烟雨的张景山老师吗?”

姜远寒没否认。

众人更是眼睛都瞪大了。

张景山写的剧本曾经轰动一时,在业内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现在很多业内的编剧都或多或少受了他的影响。

可惜他不再出山,连徒弟都不多收一个。

如果她真的是张景山的徒弟,那肯定有不同寻常人之处。

姜远寒缓缓开口:“我师父给我讲过他这一生写的第一篇作品,是为了替村里一个被冤枉的老人喊冤,他当时二十岁,那篇稿子被退回来三次,他说,从那以后他就知道,文字有锋利也有软肋,最怕的不是写不好,而是没人愿意听。”

“虽然他不再写剧本,但他并没有停笔,他让我知道,写字的人,不能忘了自己从哪里来。”

她说到这儿,缓缓抬眸,看向对面那位银边眼镜男士,轻声一句:“您觉得他‘不入流’吗?”

男人面色尴尬,却强自镇定:“我不是那个意思……我只是说,行业里有行业的标准。”

“标准当然有,但真诚,不该被排除在外。”

姜远寒声音不大,像是一盆水泼在沉闷的会议室里,泼得干净利落。

就在这时,后排传来一声轻轻的掌声。

不知是谁开始的,很快旁边一位戴着红色发卡的女编剧也跟着点头:“我看过《无声》,写得挺好,朴实,打动人。”

“至少她写的,不是学院里那些套路人物。”又有一人插嘴,“别整天拿结构说事,现在观众就想看点真的。”

前排那些学院派面面相觑,有人皱眉,有人冷哼,现场气氛倏地有些尴尬。

坐在左侧靠窗位置的一位白发老先生慢悠悠推了下老花镜,开口了:“小姜是吧?”

姜远寒站起身,微微躬身:“是。”

“你坐。”他摆摆手,目光淡淡扫过前排众人,“结构问题谁没有?二十年前我写《井下人》的时候,被人说太压抑,没人愿意拍,结果拍出来后,连拿三个奖。那时候也有人说我太生活化,可生活本来就这样,是你们不敢看罢了。”

他顿了顿:“《无声》我也看过,虽有稚嫩之处,但人是真、情是真,是能沉下心写的人。我同意李德林的提议,这剧本可以立项。”

李德林这时才推门进来,推了腿眼睛:“林老说得对,我早说过,姜同志虽然不是咱们圈里的人,但骨子里有股子认真劲儿。”

这一下,现场彻底静了。

坐在中间的策划处主任轻咳一声:“既然林老都表态了,那就按流程走吧,后续我会安排和制作方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