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厅里只开着一盏光线柔和的落地灯,吴慧梅正坐在灯下的单人沙发里,捧着一本书,姿态娴静。
餐桌上,饭菜早已备好。
“回来了?”吴慧梅的声音不高,甚至没有回头,眼睛依旧盯着电视屏幕,但那股无形的压力已经弥漫开来。
“嗯。”杨一漪应了一声,弯腰换鞋。玄关的空气似乎都凝固了。
“玩的开心吗?”吴慧梅终于转过头,目光锐利地投向杨一漪,脸上带着温和却不见眼底的笑意。
杨一漪换鞋的动作顿了一下。
母亲的笑容和语气无可挑剔,但那句话像裹着蜜糖的细针,轻轻扎在她心上。
她太熟悉这种语调了表面是关心,内里是精准的度量。
“嗯,还行。”杨一漪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淡无波。
“那就好。”吴慧梅合上书,站起身,走到餐桌旁,菜肴色泽依旧,但热气早已散尽,透着一股精心准备却无人欣赏的凉意。
“看你这段时间总往外跑,气色倒像是比闷在家里时好了些。”她微笑着,目光在杨一漪脸上逡巡:“看来多出去活动活动,对你也有好处。”
这话听着是夸奖,但杨一漪只觉得一股寒气顺着脊椎爬上来。
“就是普通同学聚会。”杨一漪低声解释了一句,想绕过餐桌回房。
“普通同学好啊。”吴慧梅拿起汤勺,搅动着那碗凉透的汤,“学生时代,情谊最是纯粹。不像有些人,心思复杂,打着‘帮助’、‘补习’的幌子,谁知道背后藏着什么念头?”
她意有所指地顿了顿,抬眼看向杨一漪,“一漪,你心思单纯,妈妈是怕你吃亏。”
“妈…我们就是正常同学交往。”杨一漪感到一阵疲惫的无力感,声音有些干涩。
“妈当然知道正常交往没问题。”
吴慧梅把汤勺轻轻搁在碗边,“我不是不让你交朋友,就是你现在正卡在高中最要紧的阶段,精力得往学习上多靠靠。你看对门张阿姨家姐姐,去年考上复旦那个,高三一整年除了上学回家,连周末都很少出门,连大年三十都在写卷子,一门心思全扑在复习上。”
她轻轻叹了口气,“一漪,再过这个暑假你也高三了,妈妈也是为你好。女孩子,更要懂得自爱自重,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刀刃上。别像我当年那样……”
吴慧梅适时地住了口,留下一个充满悔恨和警示的留白。
这声叹息,比任何指责都更有力量。
杨一漪站在那里,感觉周围的空气都凝固成了冰。
餐桌上那精心摆放却冰冷的饭菜,母亲脸上那无懈可击的温柔笑容,还有那字字句句的“关心”,都让她感到一种深入骨髓的寒冷。
她想起了江家餐桌上毫无顾忌的笑声,想起了白玉茵阿姨拍着桌子讲糗事的爽朗,想起了江胜达叔叔温和的调侃……
那份毫无负担的热闹和真诚,在此刻母亲温柔的刀锋下,显得如此奢侈,又如此讽刺。
“我吃过了,妈。”
杨一漪的声音很轻,带着一种疲惫到极点的平静,“有点累,先回房了。”
她不再看吴慧梅,也不再看那桌冰冷的饭菜,径直走向自己的房间。
再多待一秒,她怕自己会窒息。
“一漪。”吴慧梅的声音在身后响起,“这汤我热一热,你多少喝一点吧?别人家的东西可能不合自家胃口,油盐重。我特意给你熬的菌菇汤,养胃的。”
杨一漪的脚步在房门口没有丝毫停顿,她拧开门把手,声音低而清晰:
“不用了,谢谢妈。真的不饿。”
门在身后轻轻关上,隔绝了那温柔的刀锋,也隔绝了那个冰冷华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