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一出,那学生气势立刻被打断, 他猛地反应过来,自己刚才?说的?那些话确实绝多数是虚言,是空话,是在喊口号。
不是说不能喊口号,但陆安告诉过他们,口号也可以叫纲领,即总纲和要领。有纲领就必须匹配制度或者路径,但刚才?,学生的?行为基本属于只有纲领,没有相?应制度或者行走?路径。
学生竟不知如何出语,再继续说下?去。
陆安知道。
她也不恼,只是耐心地问:“你认为什么样的?政策才?是行仁政呢?青苗法,抛去后期施向天下?,百姓怨声载道不谈,初时,忘秋先?生只是在自己治下?实施青苗法,又为何当时他治下?的?百姓无有怨言,在忘秋先?生从地方调入中央时,百姓长送十里?路,哭着求忘秋先?生留下?来呢?若以此看,青苗法算不算仁政?”
学生:“……算。”
陆安:“那么青苗法在忘秋先?生治下?时,为何是仁政,到了其他人治下?,就是恶政呢?我?记得你写过一篇关于抨击青苗法的?文?章。”
学生羞愧地低下?了头:“我?……我?只知天下?实施青苗法这般恶政,百姓苦于向官府借债,往往负债而导致家破人亡,却不知它在忘秋先?生治下?时,竟是仁政、好政。”
陆安拍了拍他的?肩膀。
房州州学的?宿舍周边栽建了不少树木,多是橘树,每到冬日?便生机勃勃,一片绿景,风一吹,林海涛声阵阵,十分?素雅。
便在那林海涛声的?悠闲中,陆安不紧不慢地道破了天机:“他在地方上时,能亲自下?地方查看,能知道一亩地能产多少粮食,知道当地百姓拥有上田多少亩,中田多少亩,下?田多少亩,知道哪一家百姓是真的?需要借贷,哪一家百姓不能借,借了也无力偿还。还知道该征收多少赋税,赋税过薄,则州用匮乏,何以施政安民?若征课过重,则民生疲敝,何谈百业兴旺。”
陆安:“当他能掌握一州之地时,青苗法是良策,但他高居庙堂,无法掌握一国之地时,青苗法就是恶政。”
学生摇摇头。
他不觉得是这样:“可是先?生,地方上有官吏。人在庙堂之上也可决胜千里?之外?。只要掌握了地方上的?官吏,他们自然便会替我?等去览查,去治理一州之地。从古至今都?是如此。”
陆安毫不客气地说:“是啊,从古至今都?是如此,从古至今都?有官吏欺上瞒下?,如此你怎敢说地方官吏会替你治理一州之地?你自己不去了解这些事情,就等着底下?人上报财政,说鸡蛋十两一个,你还觉得是百姓富裕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