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70(25 / 34)

瑶瑶望着那酥点,像绿豆糕一样 瓷实,粉质细腻,且这 芝麻香一直钻向她鼻尖,根本抵抗不住,便 抬头望一眼林娘。

林娘也笑,在外 人面前还是给面子的:“只准尝一份!”

沏了 茶,她们便 围着院子坐一圈,那两位郎君倒是在院子后换洗衣物,一时之间 还来 不了 。

每盏茶都 放了 几片梨花,淡白与透绿的茶水相适应,茶香便 也四溢,连不好茶的陆萱也饮尽。

林娘听说过陆琼的事,便 问汴京之事,虽说周敬宗去过汴京,可他只会埋头做事,哪会想着好好看一眼。

每回她问,只能得到“房子大”、“人多”、“商铺的多”的答复。

陆琼会心一笑,放下茶盏:“汴京自是比这 大上许多,挣钱也更加容易,不过花销也比这 多。”

林娘也知道这 些,可想到陆琼在汴京的事迹,倒也对进城有更多期待。

不知不觉间 ,她也道出声。

陆琼安慰她,也是鼓励她:“若是想去,何 不跟周郎说一声,以他性子,定是会叫你去。”

听她讲完,林娘眼里也放着光,好似已装下汴京的灯火,可转头一想,田地还在这 呢,走不开。

来 不及细说,陆琼便 听见周敬宗他们出来 ,谢洵也换上新的着装,这 倒让她想起在汴京装“落榜书生”的时候。

没想到她们本是路过,最后还留下一起吃饭。

梨树下便 是秋千,一瞧便 是周敬宗做的,而麻绳上的花藤自是林娘缠的。

瑶瑶带着陆萱去荡秋千,大人则着手 准备吃食。周敬宗是眼里有活的,直接将陆琼带来 的大鱼拿去宰杀了 。

灶房里都 是女儿家,谢洵不方便 进去,就在院子打转,最后还是周敬宗叫他进去才离开。

林娘取下丝瓜瓤,顺着水在锅壁上刷洗,正跟陆琼说笑着,便 瞧见突兀的人进来 。

谢洵一进来 ,屋里便 冷清下来 ,好似他破坏了 氛围。

还有另一人也不在状态,林娘便 心下明了 ,笑着叫这 两人出去择菜:“你们在这 怕是会耽误我做事。”

恰逢清明时节,蒜薹也抽出,刚好做一道蒜薹炒腊肉。

陆琼弯着腰,费力抽出一根青葱的蒜薹,用力过猛还趔趄一下。

谢洵也下意识伸手 ,不过她很快也稳住身子,便 只能落空了 。

等陆琼抽蒜薹过瘾了 ,擦一把汗,回头便 见谢洵手 中也抓了 一把,都 够他们一行人吃上两顿。

林娘要 做炒肉,陆琼便 接下做鱼的活。

这 鱼叫桃花鳜鱼,逢清明前后,桃花盛开之时才最为肥美,也确实是肥,陆琼双手 都 握不住。

她准备生火,谢洵也非要 帮手 ,前后忙活,火终于在他不懈努力下生好,还调制了 油盐酱醋,葱姜蒜也皆备好。

林娘切着蒜薹,朝他们这 望,藏不住笑:“看不出谢郎还懂灶房之事。”

经这 几日,她也知道谢洵的身份,还感叹过他为人踏实,也不会因 家世而骄纵。

谢洵伸手 加柴,火一下旺起来 ,恢复往日的端庄形象,矜持笑:“先前随商队去过不少地方,路途不便 ,也要 常在船上生活做饭,就跟着学 了 不少。”

在陆琼感叹他都 是公子哥了 ,还如此拼命之时,林娘也跟着接话。

“谢郎这 般的郎君还真适合做夫婿。”

陆琼再次感叹,林娘话术转变之快,便 听见林娘笑着问她:“陆娘子可是这 般认为?”

不过她也只能点头,就在林娘的窃笑和谢洵的不自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