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50(25 / 27)

…有些寒碜。

陆琼便摇头,挑挑拣拣,走了几家才找到些虾米。许是天冷,见不到从沿海运来的活鲜,倒有小 坛的酱蛤蜊,不过是酒楼常用的,她如今还用不上。

另一鱼贩常年日 晒,脸上不仅粗糙,还有些干裂,把方才拿出的干贝放回 去,遗憾道:“若要活鲜,得等 来年了,过阵子汴河全是冰,船都走不动,如今埠头全是到岸的,就没有离开的。”

先前陆琼都待在上元村,自是不知道,前世生活在沿海也不缺海鲜,如今还真 是馋了。

汴京人常吃的还是淡水鱼虾,像汴京的鲤鱼、鲫鱼,再就是用黑鱼切成片模仿蛤蜊肉,算是“假活鲜”。

吃不着,陆琼也只能遗憾点头:“那 真 是没赶上时候。”

不过鱼贩又道:“不少酒楼有地窖,许是存放了不少干货,说不准比我这齐全。”

随后还推荐了点别的干货,陆琼最后也算是满载而归,带了一小 袋虾米、几条咸鱼,还有些海味姜豉,可以用来作调料,也能当 配菜。

这些海货里 ,就虾米好做,用来熬汤底、熬粥都不错,不仅能提鲜,还有很浓厚的海味,陆琼闻着倒也觉得舒畅些。

杨姐儿家境一般,平日 也就过节吃过碎虾皮煮的汤,还没闻过这般咸香的,手下还揉着面,却抻长了脖子,眼睛一动不动地看陆琼在汤底里 撒虾米,还吞了下口水。

陆琼把汤底分成两锅,一份不加,一份加虾米,毕竟还要考虑到吃不惯海货的人。

知道杨姐儿馋,陆琼便先把熬好的粥盛一碗给她:“小 心烫!”

不过今儿是重阳节,陆萱早早拉着魏盼去登高插茱萸,也不知何时才回 来。

杨姐儿吃着粥笑了:“萱姐儿许是快回 来了,这海味怕是传到十里 开外了。”

也是,陆萱总能赶上好吃的。

陆琼也给自己装上一碗,鼻子刚凑上去,咸香味更重了,加上天冷,一碗热乎乎的粥下肚,她也更有干劲了。

先来的食客点了一份镈饦,汤底加了海货,还没尝便忍不住夸:“这香味太浓了……”

陆琼笑着端上一份菊花酒,刚从炉子拿出来,还热乎着:“客官若是觉得好吃,可别忘了替本店介绍给别人……”

全汴京也就她这般实诚,把食给客逗笑了:“定是按照陆掌柜的吩咐做。”

“菊花酒也香极……”

陆琼笑着点头,毕竟这可是从戴楼买的菊花酒。

因着重阳佳节,家家都买酒,戴楼的人还涨价了,一坛酒比以往贵了十文钱,可叫她心疼死。要不是官家不许私自酿酒,她也不用花大价钱买。

杨姐儿见她气得不轻,笑着道:“待年节到了便好,那 几日 谁也管不着小 娘子酿酒。”

年节也就冬至、春节这几日 ,若不是民 间有喝酒的习俗,这官家说不定也不准!

陆琼便撇撇嘴:“定要酿个 一百坛!”

待到做重阳糕时,陆萱跟魏盼才赶回 来。二人裙摆处皆沾湿了,还在头上簪了一朵嫩黄的菊花,身上带着一股淡淡的菊香。

陆琼赶紧拉着她们进来,却感受到魏盼只穿了两层单衣,她也愣住了,随后叫二人到灶头烤火取暖。

比起重阳糕,汴京人更喜欢叫狮蛮糕,也源于宋代独特的装饰风俗。

在糕点上插彩旗、撒糖霜,再用木制模具压印狮子或菊花样式,里 边则用栗子、松子、石榴籽做馅,形状也与狮子相仿。

杨姐儿将糯米粉、粳米粉混在一起,这样制成的糕点软糯不粘牙。米粉也不得过干,不然 蒸后易裂,还加了糖、各种果仁,都得提前蒸好。

从锅里 出炉后,一股雾气往四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