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0(6 / 29)

,不料她生意越做越好,不仅把钱还清,还在城里买了 处宅子,据说要几百贯!”

这可 是几百贯啊……那这宅子一定很大。

陆琼也想在汴京买房,但她连十贯钱也拿不出,只能在心底里羡慕。

看 出她眼底的羡慕,挑夫把碗一递,怕被人听见还压低了 声:“可 别看 她现在风光,刚发家那会儿还有亲人寻来,说她是克星,把家里人都克死了 。那时人人皆惊,不敢光顾她铺子,也是后来才好起来。”

想起近来的风声,加上他 也没少在陆琼这拿好处,挑夫便安慰她。

“你也不比她差,你也是这般年纪就开 铺子,就算最后铺子倒了 ,这段履历也够你说上大半辈子了 。”

陆琼听到这话,不知该气还是该笑:“今儿不用去陈记换水?”

“哎呦,”挑夫敲了 敲脑袋,“我怎么给 忘了 ,还跟你说这么多……”

他 把水桶担在肩上,挥了 挥手,匆匆赶着去汴河挑水。

第33章 竹筒饭

陆琼整晚都在观察着,就怕又惹恼了陆萱,不过到底是相安无事。杨姐儿也总算松口气,毕竟夹在中间不好受。

临近亥时,到店的食客渐渐少了起来,怕是只 有勾栏瓦舍才会更多人。

好在她们如今对吃食的份量把握精准,今天也只 剩下了些冷元子 、枣泥山药糕,还 有一份煮多的梅花汤饼,便都分 成几份各带一份回去。

陆琼见 枣泥山药糕才三两块,直接捏一块在掌心,贴在下巴处送进嘴边,一口咬下去便掉酥。

这是用新打的模具做的,外形看着是梅花状,不仅甜,口感还 紧实,两层山药泥夹了一层枣泥馅,用棉布过筛后还 很 细腻,没有粉感。

就是太甜,她吃完后想倒盏茶解腻,又见 陆萱围着桌子 转,不好靠近,便放下这个念头。

杨姐儿也将自己那份装进食盒,见 铺子 的地擦了,灶台洗好,碗也刷净才道别。

“小娘子 ,夜黑了,我 先 回去了。”

陆琼嘴里还 残留了山药泥,只 点点头:“路上当心。”

待杨姐儿走后,铺子 里还 留了一盏油灯,正悠悠地燃着。

平日话多的陆萱也变得沉默,陆琼几次想开口,话到嘴边却又收回,直到闭店,两人都没搭过话。

从陆记到通济坊,还 能 遇见 不少游画舫、赏州桥夜景的行人,夜市里的小摊也正卖得兴起。

陆琼挨着陆萱走,低头便见 月色衬得两人的身影一高一低,忽地鼻尖一动,闻到一股油炸的香味,是先 前卖馓子 的人家,如今还 卖胡饼。

摊主面前摆了两口锅,左边炸馓子 ,右边烙胡饼,排了不少人。有个五六岁的孩童,个子 不高,被一旁的姐姐牵着手,踮着脚也要看锅里的馓子 。

“萱儿可想来一份馓子 ?这是上回我 们吃过的那家。”

陆琼想起刚开业时,挣到了大钱,两人在回去路上便迫不及待买了一份馓子 ,那晚风还 有些凉,不过馓子 很 脆,她们也很 开心。

当时说只 有两个灶口,都要用来煮汤饼,没地方做馓子 ,现在新添了一个灶,却忘了那日说过的话。

卖馓子 的摊主也发现她们,抻长条的馓子 放入油锅,又不留间隙徒手把胡饼掀个面,露出 金黄的一边,锅边升起的热气糊住他的笑。

他在州桥摆摊,常常能 见 到她们回去的身影,不论下雨还 是放晴。有时两人都很 疲倦,路上一言不语,有一回两人都很 兴奋,路上说个不停,还 有一回,只 有一个小娘子 回去,孤单得很 ,就是他见 了也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