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施三娘谈谈,等事情有着落了 再说也不迟。”
搬来汴京后,陆萱也结识了 不少年龄相仿的人,有时她们也会故意转到陆记,好在这待上一阵子,再就是走到汴河上,边赏景边聊天。
“我娘说你们家铺子要关了 ,这是不是真的?”
魏盼比陆萱矮半个 头 ,跟她说话时还要仰头 才能对上视线。
这是因为家里人个 子都不出挑,骨架也偏小。就这样 ,魏盼的娘便整日给 弟弟补身子,可 也不见得长个 子。不过魏盼会也不会干看 着,每回都会给 自己藏点吃的,譬如 煮红薯的多放一根,快熟了 才偷偷拿走。
一旦藏东西了 ,她就会带到汴河吃,坐在石阶上感受风拂过河面,带走夏天的燥热。
起初只有一人,后来便拉上陆萱一起,有时遇上陆琼,还能吃到新出炉的糕点、洗净的果子、冰冰凉凉的渴水。
陆萱出来时带了 几个 巧果,捏在手心软乎乎的,分一半给 魏盼,眼里还闪烁着街巷灯火:“你娘从 哪听来的?”
“我也不知道,你就当我娘是胡说的。”
魏盼咬了 一嘴的巧果屑,赶忙咽下去,含糊不清:“不过你真幸福,每天都能吃到这么多好吃的,这个 吃起来好软,好香。我娘也做了 巧果,就是糖不舍得放,鸡蛋也没多少,跟吃素馒头 似的。”
陆萱知道她爱吃,干脆把剩下的都给 她:“那你先吃着,我还要回铺子里,下回给 你带酥山,放最多的冰。”
魏盼手里还捧着几个 巧果,装都装不下,听到吃的,眼睛都亮起来:“那你快些去,记得下回给 我带吃的!我也给 你带。”
陆萱好笑地 点头 :“知道了 。”
沿着汴河走,一路上都是铺子、摊位,尤其是天色渐晚,出来乘凉的人也越多。州桥处更是灯火阑珊,河面上倒映着稀疏的人影,时时还传来欢笑声。
杨三娘也带着三岁大的裴丫在汴河闲逛,没想到裴丫腿短,走不快,杨三娘也抱不动,就又气又怨:“再不走快点,就吃不成汤饼了 。”
裴丫年龄小,也不敢说话,怕吃不到娘说的汤饼,红着脸噔噔跑,才勉强赶上杨三娘的步子。
杨三娘牵着裴丫走下桥,便瞧见陆萱从 旁边的汴河走来,想起近来听到的风声,勾起一抹笑:“萱姐儿,你走哪去?”
陆萱很少跟杨三娘有交流,即便是在巷子里遇见,也是打个 照面便离开 ,对杨三娘说不上喜欢,也没有几分讨厌,倒是裴丫比她更讨喜。
不过今儿看 见杨三娘的笑,心里却生出一股不舒服,但还是记着阿姐说过的话,不要与人生间隙。
她便笑着:“出来透透气,正准备回陆记,就不打扰三娘了 。”
杨三娘装作不经意,“哎”一声,“你家铺子可 是要跟施三娘一起开 了 ?还真是件好事,毕竟施三娘也是汴京有名的厨娘,有钱人想请也请不来。”
陆萱想起这些天忙得不着地 的阿姐,心里的疑惑更深。方才魏盼的话只是叫她觉得可 笑,可 杨三娘爱打听,还碎嘴,说的事却没有假。
若真如 杨三娘所说,那为何阿姐也不告诉她?不过杨三娘看 着也不像是好心,还是先不要给 她看 出纰漏。
“劳烦三娘操心了 ,这事还得阿姐说了才算。若是三娘没别的事,我先回去了 ,毕竟近来忙得很。”
杨三娘见她没什么反应,倒是心里生堵,只能找裴丫解气,拉着她大声呵斥:“再不走快些,又要赶不上!”
陆萱心里惦记着事,顾不得杨三娘还在后边,便加快步子赶回去,刚走到门边,就听见阿姐她们在聊这事。
原来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