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120(4 / 16)

植中药材真的是大有可为。

“陈大夫你真的是不止医术高明,就连目光也是如此的高瞻远瞩,我们需要和你学习才是。”

傅蕤口中的好话像是不要钱一般地往外倒,把平日里和她一起工作的班子成员看的目瞪口呆,仿佛是第一次认识傅书记似的。

但令众人没想到的是,刚刚的话还不算完。

“刚刚匆匆看了一眼,山头种的都是枳子树是吧?”

“是的。我选择枳子树是因为其生长特性比较适合我们铜溪的土壤和环境,并且结出的果实五六月的落果可以制成枳实,等再过一两个月就可以加个炮制成为枳壳。这两种药材都有不错的效果,还算卖的上价钱。”

“至于忍冬,占地面积小,在山地上也能扎下根,今年我大舅和村支书的收获都不错。而艾草的加工出来的艾绒就更不用说了,就连一些不专业的养生馆都会使用,需求量很大。”

陈茵的话就像是给众人冒出火苗的心泼上一碗油,激动的心越发火热,恨不得现在就可以开始研究云川县发展中药材种植的可行性。

最终,傅蕤激动的心还是被按下,继续追问陈茵的种植意见。

毕竟她也有些担心全县一起种植同类型药材太多,出现滞销等情况就是她们工作的不到位。

就这样,傅蕤一行人原本只是想要看一圈就回镇上招待所休息,没想到和陈茵一聊就聊到了天黑。

山路难行,一行人只得选择在村子里休息一个晚上。

或许是因为发现可行性极高的产业太激动,翌日一早,傅蕤急匆匆地带着人回县城,只为将昨夜的畅享落到实处。

陈茵听到消息时,不禁露出惊讶的表情。

“一大早就离开了,怎么那么忙?”

闻言,村支书给了陈茵一个“你难道不明白”的眼神,肯定是为了昨天说的药材种植的事,就连他昨天晚上都没有睡好。

虽说昨天单纯地看来只是在讨论中药材种植的可行性和选种,但是里面的门门道道可多了。

就说他们家和吴贵家都是第一次种植药材,拥有其他人无法比拟的成功经验。

等县里正式决定全面鼓励各个乡镇开展中药材种植,他们青山村有能人的消息还能传不出去?

届时,肯定会有很多人来学习经验,想到那热闹的场面,村支书浑身发烫,恨不得现在就展示一二。

陈茵对于村支书的“畅想”并不清楚,现在说的是另外一件更重要的事。

“支书爷爷,昨天我和大舅说好了,趁着过年有空的时候,我教你们炮制枳实和枳壳的事。不然明年忙起来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一听到正事,村支书立即将思绪收回来,连连点头。

“你大舅说的对,树苗都是三年生的,明年就可以结果子。你是个大忙人,是得趁你在家的时候把技术学到手,不然到时候还要耽误你治病救人。”

“你这次放假也就两天,今天就要回去。最近山上也没多少事需要做,不如还是我直接叫上你玉树哥跟你一起去镇上算了,免得耽误你的时间。”

“只要你们不嫌麻烦,跟我一起去镇上也行。医馆建的很大,有足够的地方休息。”

就此,关于炮制枳壳和枳实的事就此定下。

吴秋丰听说了村支书的安排很是赞同,支书家是玉树去,他们家自然就派出吴文博,都是年轻小伙,共同话题多,住在一起也方便。

于是,陈茵她们来时是三个人,回去的时候是五个人,还带回去不少吃的东西。

吴冬梅回到医馆,最关心地就是自己晾晒在一楼的腊肠,两天过去也不知道有没有受到天气影响变坏。

陈茵看着急匆匆消失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