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离开中国,东渡日本,成为日本“忍者”的始祖。这就有点大和民族的自恋倾向了。
又如动画片《秦时明月》,是根据台湾作家温世仁的同名武侠小说改编的动画片,在国内拥有众多粉丝,笔者也是其中一个。《秦时明月》是从荆轲刺秦一直演绎到楚汉相争。主人公荆天明是荆轲之子,后来继承墨家巨子大位,与青年项羽并肩作战,直至推翻暴秦。在《秦时明月》中,诸子百家不再仅是舞文弄墨的学术流派,而是各具特异功夫的武术宗门,撒豆成兵、奇门遁甲、粉墨登场,百家争鸣被演绎成华山论剑。《秦时明月》当然是武侠作品,而在这其中最具任侠气质的又属墨家组织,墨家占据了整部动画最核心的位置。特别是《秦时明月·诸子百家》这季的动画播出之后,带动了不少动漫少年在线上线下自发组成“墨家”的粉丝团,掀起了一波“墨家热”;而这其中不少人又由于动漫而开始接触墨家思想,这不能不说是动漫对当代墨学的一个贡献。
而高渔兄写的故事,是“当代墨者”或者“墨家在当代”的故事。小说的背景构设在当代,富有时代气息,使得读者不致对几千年前的墨家有距离感;小说题材采用破案刑侦的理路,又能引起读者兴趣,便于读者理解,将冷峻而神秘的墨者形象立体化、形象化、新鲜化、活泼化。《墨杀》中的墨者,在现实生活中亦有自己的职务和本分,但绝非是指《墨杀》中的刑侦破案只是凭墨家元素“借壳上市”,比如作为墨家巨子的徐震是警队英雄,其惩恶扬善、疾恶如仇的性格本来就符合先秦墨家“执法王”的角色;以类似西方天主教“七宗罪”的形式带出的“墨学十论”如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等,亦可算严丝合缝于墨家的伦理价值观,颇具中国特色。在我看来,《墨杀》最吸引人的地方,不仅仅在于作者描绘的破案刑侦手段之高妙,正邪两方角力之惊险,而在于他将我们置于一个典型的伦理辩难之中——“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正义如果要用非正义的手段去达成,到底还是不是正义?程序正义和实质正义的两难如何解决?这是先秦墨家以及其他诸子在当时也汲汲思考,而今人类亦都无法完全寻得整全答案的难题。在学术上,墨家学者总在问一个问题:究竟“兼爱”有没有预设“自爱”?在《墨杀》中徐震为子赎罪而自担刑责走向死路,无疑是不自爱的,却又成全了父爱、大爱——以如此决绝和壮烈的姿态完满墨家道德,恰是庄子评价墨子的“墨子尚能独任,奈天下何”的千古悲情。所以相比《秦时明月》《墨攻》等其他墨家元素作品,高渔兄的《墨杀》无疑是伦理的,也是具有深度的。即便《墨杀》是都市悬念小说,其题中之意亦在横亘千古不绝如缕的墨子精神里,而非神话传奇中的墨家机锋巧辩。
墨家思想最宝贵的部分,是他们“剑及履及”、止战非攻的和平精神。因为神神怪怪的东西,任何朝代都可以有,不需要上溯到先秦。我更愿意当今的中国观众和读者,在看到新形式的墨家元素文化产品的时候,不唯只是被墨家的武功或者玄幻所吸引,而是能感受到那为正义赴汤蹈火、死不旋踵的气概。墨家元素的文化产品,在以后的中国,只会越来越多。无论我们将墨家包装成“任侠的宗师”还是“黑社会的始祖”都无所谓,关键是能不能把墨家的兼爱非攻的精神表现出来。中国现在号称崛起了,崛起的中国人不再需要李约瑟、汤因比等人给我们开出的用来振兴民族文化的“枪药”。眼下要做的,乃实实在在地回到两千多年前墨翟踽踽独行之路——“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p>
www.jiubij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