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20(1 / 26)

第111章 结亲

崇元四十三年的新年并没有因为秦阁老的离去而有什么变化, 成为首辅的白阁老也并没有大权在握的喜悦,反而愈发惶恐。

东宫储位一日未定,他这个首辅就坐不安稳。文武百官都盯着首辅, 若是行差就错一点儿, 那就是百年的骂名。

守孝的秦阁老还未至滁州,朝野之中就有秦阁老滑头, 只求自保的流言传扬出来。若不是内阁弹压及时, 还不知道秦阁老要被说成是什么样的奸佞小人呢。

今年的宫宴亦安格外精心,不为别的, 平王世子妃大着肚子坐在那里,可不就是个金疙瘩?孕妇本就比旁人更要精心些, 尤其世子妃还是皇家的媳妇,身份本就尊贵。

亦安算着林太医给出的产期,这位在二月里很有可能就会生产。满打满算也就两个多月的时间。真是难为世子妃, 怀着身孕还要来参加宫宴。

不得不说,今年的宫宴, 来的宗室格外齐全。

舞阳长公主和儿子儿媳, 临清公主与驸马,圣人三子自不必说,端王、定王也都到场, 就连安王也来了。除了身上有孝的常宁郡主,有些不大在宫宴上露面的老宗室,这一次也都来了。

久病的平王妃也是全套冠服, 面上涂着内务府新进的宫粉,却也难掩病容。

安王的脸色也没比平王妃好到哪里去, 人虽然看着中气十足,但面上的血色到底不足, 一看就是体力活儿干多了。

亦安最近在御前整理出来的,御史弹劾安王的奏疏,无一例外都是指责安王频繁纳妾。最近御史还用上了新词儿,掳掠民女,充肆后宅。

这个八字批语,单看前两个字,罚俸已经是最轻的惩罚了。可奈何安王不是一般的亲王,他只要不是谋反大罪,便是圣人,真想拿他开刀,也得在太·祖皇帝的画像前问一遭。

然而好色对于亲王来说实在不算个大毛病,且安王又是好女色不好男色,究其根本,也是为了绵延子嗣。便是这一条,宗室里不少人都能与安王感同身受。

不过把安王的家底儿亮出来,也不知道会惹多少宗室眼红。宗室们同情归同情,可没有一个站出来为安王说话的。少数念着情分的几个高位宗室,也都被安王的迷之操作得罪完了。

亦安发现,这些宗室不仅来的齐全,还个个儿都盛装前来。就好像先皇后和宣宗皇帝在世时那样,气氛一时不由微妙起来。

亦安没见过先皇后在世时的宫宴,但焦清可是圣人身边的老人,看见这个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除了那些有家底的宗室外,剩下的这些,都是趁着东宫未立,想着过来烧灶,表一表自家对正统的支持。

焦清对这些人并无看法,这本也是人之常情。只是不免为文昭皇后和宣宗感到唏嘘,人走茶凉不过如是。

其实太孙未出事前,文昭皇后和宣宗的茶是没凉的。谁都知道圣人立太孙就是为了让妻子和儿子日后享受后人的祭祀。只是不想太孙实在没有那个运数,竟然走在了圣人前面。

如今圣人开了口要立储,前一年是在宫宴上提出来的,好些宗室没能赶上,今年可不就全来了?至少要让未来的储君知道,他们这些宗室还是很识相的。

舞阳长公主与圣人敬过一杯酒后,便自斟自饮起来。今年宫宴格外热闹,长公主对此心知肚明。一想到往后可能要在侄子手里讨生活,舞阳长公主也不由唏嘘起来。

不过舞阳长公主转而又想到,没准儿自己走在兄长前面,这个难题自然也就留给后人去烦恼了。儿孙自有儿孙福,她就不必操这个心了。一时长公主心情回转,又多喝了两杯。

亦安虽是圣人御前的女官,可在这种场合就是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还要是不是注意着平王世子妃那里有什么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