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故而安王的奏疏流传出去,康定伯自家就上疏请罪,绝口不提安王一句不是,都把罪责揽到自己身上。只说自己养女不教,失了朝廷体面。
康定伯夫人也咬碎了一嘴银牙,安王自家都是奔五十的人了,后院里纳了一窝子妾,这么多年连个屁都没蹦出来。可不就是安王自家不成,还想拿她女儿填火坑?!
但凡安王年轻个二十来岁,康定伯夫人说不定还会考虑考虑,一旦有儿子傍身,那就是板上钉钉的世子,日后的安王!虽说吃了为妾的亏,但日后亲外孙上位,一样能请封,最不济也能把王府握在手里,做个富贵太妃。
可眼下安王又有年纪,名声又不好,但凡康定伯夫人动了这个心思,往后儿女婚事都不好说了。
也不是没有勋贵人家动过这样的心思,可那都是家里眼看吃不上饭,没办法了才行此计的人家。康定伯家不算富贵盈天,可也不差那一笔聘礼。
再者,看看安王奏疏里说的是甚么话?什么叫她的女儿看起来好生养?这还让她以后怎么带着女儿出门子?要是遇上那等不交好的,开口一句安王夸过你家闺女好生养,康定伯夫人就想一头撞死在安王府门前。
原本康定伯夫人是不着急女儿婚事的,毕竟才刚及笄没两日,这也是先前康定伯没给女儿报选秀的缘由。当时康定伯夫人还庆幸女儿免去入宫选秀,今日看来,却是悔也悔死了。
让安王那样一说,岂不是坏女儿家的名节?本朝虽然风气开放,却也不会开放至此,评价别家女儿是否好生养,根本就不像人会干出来的事儿。
所以御史才会逮着安王一顿猛批,不为别的,他们也是有女儿的人家,可不想自家女儿也被说上一句看起来好生养。
然而即便是御史这样往死里弹劾安王,还是有勋贵人家寻思把女儿送给安王做妾。名声算什么?饭都吃不上了还在乎名声?!不为别的,安王出手那可是真的大方。不过这都是后话,眼下安王还在王府闭门思过,并不知道已经有人盯上他了。
这一回云长史上门,无风都要激起三尺浪,若不是云长史说是奉了世子的命,指明了要当面拜谢亦安,不然陆氏也不会让亦安去见云长史。虽则亦安是有官职在身的御前女官,但到底眼下是在家守制,又是个姑娘家,安王事在前,怎么能不顾名声?
不过好在永襄郡王世子一向在宗室里不出名,出名的也是他那风一吹就倒的身子骨儿。若是和安王一样的名声,陆氏绝对不会让云长史进这个门。
亦安先是谢过世子,又不经意间提起王府事务不好打理,再提到世子在宗室里的处境。云长史如遇到知音一般,竹筒倒豆子一般把最近的事都说了出来。
外人看着郡王府门槛高,但现在世子并未继位成为郡王,且世子本人身子确实不好,王府事务也都交给云长史和韦女史打理,又有个不省事的生母在一旁闹腾,云长史和韦女史实在头疼。
要不是在前任郡王前任是安王亲弟,分府别居时得了好大一笔钱财,不然就凭世子一个人的俸禄,绝计支撑不到他承袭郡王爵位,王府开支就得捉襟见肘。
第093章 舞阳
本朝宗室继承前代爵位, 需要守孝三年。永襄郡王世子情况又有些特殊,他是永襄郡王嗣子,为保永襄郡王妃老有所依, 在永襄郡王妃过世之前, 世子不能承袭郡王爵位,以此作为约束。
所以在永襄郡王妃过世之前, 世子便只能是世子, 虽然郡王已故,但世子却不能承袭永襄郡王的爵位。
永襄郡王妃过世, 永襄郡王府人走茶凉,除了舞阳长公主还记挂着好友的身后祭祀, 旁人也关起门只管自家的事,毕竟永襄郡王妃人已经走了,又无亲生子嗣, 永襄郡王府再传一代已到极限,往后能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