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 6 章(2 / 3)

替嫁纨绔 一灯人 6478 字 2天前

不会的,姑姑绝不让你死。”

“可是死亡也不是姑姑能做主的啊。”

在她这个年纪,乐善成日只会招猫逗狗,或在私塾里捉弄夫子,或讨六姐的嫌,但小小的宛儿,已经懂得死亡为何物,并且安慰她说:“就算宛儿死了,姑姑也不要自责,不是姑姑的错。”

乐善没应声,只是更加握紧了她的小手。

此去房陵艰险,但苦熬过第一个冬日,天气暖和了,前路也就有了盼头。

乐善小时爱折腾,上房揭瓦也常不在话下,因此身体养得健实,路上虽然依旧受罪,好歹给硬捱了过去。

薛宛就惨了,一路多半都在生病,幸而队伍中有出身杏林之家的,通晓医术,识得草药……总算抢回她一条命,然而好了也已是元气大伤。

这么一群被放逐者——年纪最大的也就乐善了,年纪小的还尚在襁褓,彼此看顾,彼此照料,居然奇迹般的存活下来,并在第二年的春末到达了房陵。

房陵自古就是流放之地,乐善原以为荒僻凶险,少有人烟,结果房陵竟有乡县规制,当地除了土著定居,西边因有一条狭道通川,往来不少客商落脚,客栈、茶坊陆续也开了起来,带来一些人气。

这些热闹毕竟和他们无关,他们被统一安置在房陵县外一座破落的村寨里面,当地称为“孽村”,比邻都是罪臣后裔,依律终身不得离开此地,否则当诛。

此外,还需自力更生,往往男丁采石、女眷浣衣,乐善姑侄两个先还能依靠浣衣过活,但一入了冬,薛宛旧病加重,不免缠绵病榻,时好时坏,饶是乐善日夜浣衣把手都冻伤了,给她看病抓药的钱也始终凑不够。

她不得不另想别的法子。

好在房陵附近多山林,在杏林家刘小姐的口述之中,乐善浣衣之余,进山采摘珍稀药材,卖给县里的药铺换钱。

这日她照常采了些药去县上卖,药铺伙计欺她是罪女,总是一再压价。正僵持着,一个穿着绫罗绸缎的丫鬟突然走进来,张口就说:“店家,你们这儿有多少紫参,我全要了。”

小小房陵县,突然出现一副陌生面孔,打扮鲜丽,且自带一股威风,不须想也知道,必是贵人无疑,药铺伙计忙丢下乐善,前去招待。

可惜紫参长在深山里,小乡县的药铺存量根本不够,那丫鬟都买了,出去时仍面带焦虑。

乐善看在眼里,又记下刚才卖出的单价,心里还盘算着,脚底下却没丝毫迟疑,立刻就追了上去,叫声且慢。

“小姐倘若长久需要这一味药材,我可以日日采来送到贵府上。”

药铺伙计跟了出来,见她公然抢生意,勃然大怒,说:“此人是罪臣之女,向来奸滑可恶,小姐莫听信她的。”

药铺外面停着一辆富丽华贵的轿子,本来要越过乐善径直走了的,听到这话,轿子里的人叫了停。那小姐在轿子里没露面,只问:“你姓什么?”

乐善揖手为礼,说:“我姓薛,家父是前国子监祭酒薛翙。”

“小姐,她是河西薛家的。”跟着的那丫鬟见识也广博,立即就道。

“原来是薛家。”那小姐沉吟后说,“薛小姐,我暂居百衲山上水晶观,距此来回三十余里,每日三餐需用十六钱紫参,你若不嫌跋涉辛苦,此后我便按市价要你的药,可好?”

乐善大喜过望,连忙答应下来。

事后乐善才知道,这位小姐原来姓杨,单名一个娥字,出身弘农杨氏,因父母早亡,身子骨孱弱,外祖家格外的怜惜,怕她一个没爹没娘的孩子在杨家会受到伯婶姊妹刁难,自小便接到了襄阳,二老亲自抚养。

只是好景不长,前些年她外祖、外祖母相继去世,三个娘舅虽肯供她衣食住行,却嫌她身上会过了病气,总是你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