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别说,这个办法真不错,如果真能把机械厂建起来,咱们自己能造联合收割机,到时候说不定能带动整个产业升级。”
“对,我就是这个意思,所以,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只要咱们能把机械厂建起来,一切都不是问题。”
说话间,两人上了车。
高毅松发动汽车,脑子里还在想着建机械厂要面临的难题。
他是个细致的人,方方面面都为谭小絮考虑到了。
又因为有着基础的机械制造知识,还有研发联合收割机的经验,考虑的很全面,简直像个百科全书。
恰好谭小絮是个擅长解决问题的人。
对高毅松提出的问题,都做了回答。
一路讨论下来,谭小絮总结了下,建立机械厂,不外乎三个难题:
人力,物力,财力。
人力方面应该最容易解决,他们连队自己就有一个科技研究小组,不缺这方面的人才。
还有,现在谭小絮成了二分场场长,二分场十一个连队和一个场部,不怕找不到相关方面的人才。
再说,还有钟宝泉这边哈城农业大学的人脉。
哈城农业大学,据说有农机系。
也有农机研究方面的人才,到时候可以托钟宝泉联系农机研发方面的研究员,一起合作研究。
所以人才不是障碍。
这年代,多的是怀才不遇、多的是人才被埋没,用心挖掘,总能找到合适的人。
其次就是物力。
这个比较有难度。
但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
一些大型车床,他们可以去跟师部申请,就说要造联合收割机,相信有了之前成功的经验,师部应该不会拒绝。
如果在师部申请不到的,或者就连师部那边也解决不了的,他们还可以找其他机械厂代加工。
把加工好的零件运回来,再进行组装。
不一定非要所有零件都自己生产。
这也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最后,就是财力。
研发新机器,怎么可能不花钱?
不能指望所有的物资都能要来,总有需要花钱的地方。
就算物资不花钱,关于研发人员的差旅费、食宿费等等,也是需要花钱的。
要是全指望上面拨款,就那个办事效率,懂的都懂,估计黄花菜都凉了。
这时候,他们连队小金库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
听到谭小絮说起连队小金库,高毅松问道:
“咱们连队的小金库,现在有多少钱?”
“一百三十六块八毛钱。”
高毅松震惊的险些没一脚油门踩到底:
“多少?!”
“136.8。”
高毅松不敢相信这个数字,偷空扭头望了谭小絮一眼:
“不是说卖了一夏天蜂蜜吗,怎么账面上只有这么点钱?”
谭小絮也没料到高毅松这个反应:
“你不会觉得,咱们连队账面上现在躺着几百上千、已经富的流油了吧?”
“没有,但我总觉得,不应该这么少。”
谭小絮知足常乐道:
“一百多,不算少了,卖蜂蜜不是什么暴利产业,一斤蜂蜜一块六,一百斤才一百六,还要先还之前欠我的一百块,能剩下这么多,蜜蜂和我已经使出吃奶的劲了。”
好吧,谭小絮说的应该是事实。
连队的经济状况就是如此。
高毅松莫名觉得,建机械厂的难度好像又加大了。
但谭小絮乐观道:
“没关系,咱们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