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添新寒,心气郁结更损元气,本该静养之时却偏要入宫受封。那册封仪程便是康健之躯亦得吃不消,何况她已是强弩之末?
果不其然,此番不仅元气大损,更落下腿疾,多日不得行走,前段时日的调养尽付东流。
若将人身比作瓮,元气便是瓮中之水。夫人这尊瓮,自初染寒症时便生裂纹,虽经调养稍得修补,然再次受寒竟将修补之处尽数震裂。
寒邪更如水蛭附骨,不断侵蚀瓮壁,令裂痕愈深愈广。至此境地,纵使勉强修补,亦不过粉饰表面,内里早已千疮百孔,不堪一击。
而那场入宫受封,又让这尊瓮承受了本不该有的重压,旧痕未愈又添新裂。一而再,再而三的损耗,使得瓮身布满纵横交错的裂痕。如今即便勉强修补,也已如同漏气的囊袋,再珍贵的药材灌入,都会从无数缝隙中悄然流散,元气终究难以存留。
而今这舟车劳顿,更似将布满裂痕的瓮置于颠簸之中,令原本缓缓流失的生机,加速倾泻。
即便改乘马车,颠簸虽较行船稍缓,却仍会加剧身体损耗。夫人年纪尚轻,内里却已衰败至此。纵使今后精心将养,待到寒冬时节,也再禁不得半分寒意。
往后余生,怕都离不开那座琉璃暖府了。
而人之体温,本随所处环境而渐趋适应。正如北地百姓耐得严寒却畏酷暑,西陲居民顶得住烈日却受不得阴冷。而夫人久居这温香暖玉之境,身躯早已习惯了特定温度,再难适应外界变化。纵使地笼暖炉环绕,终究不是她所习惯的暖意,身子依然承受不住。
历经这许多磨难,夫人的身子已承受不住长久劳累。纵有养身功法,她的心力也已不足以支撑锻炼。如此循环往复,体质只会日渐衰颓。
先前为长远计,莫畴曾提议将暖罩内温度逐步调低,直至最终撤去。然当时大人未允。而今,这暖罩却是断不能撤的了。非但如此,不出十年,每到寒冬时节,夫人怕是再难下地行走。
此次出行前,大人命他随行护卫夫人安康时,莫畴便已据实相告。他原以为以大人对夫人的爱重,必会放弃这有损夫人身体的打算。却不料,大人竟执意如此。
如今这般结果,早在他预料之中。只是不知,此刻亲眼见夫人痛楚难当的模样,大人可愿回心转意?
“无论你用何方法,这两日内必要保夫人安然无虞。”
覃景尧垂眸睨来,话音放得极轻,似是怕惊扰榻上浅眠的人。可字里行间透出的冷硬,却让莫畴心头一震。
“大人——”
莫畴还欲再劝,覃景尧却已转眸望向榻上连沉睡都紧蹙眉心的女子,目光顷刻化作春水。出口的言语却依然不容置喙:“不必多言。去配些安神香,再亲至到膳房盯着,备些温养流食。待两日后抵渤州,便改走陆路。届时在岸上休整一日,你须拟好固本培元的方子。”
他略顿了瞬,声线复归平稳:“出去时告知同泽,即刻启程。”
莫畴默立片刻,似是被他这反复无常的决断所慑,又似在为这强人所难的要求暗自焦灼。最终敛目躬身,未再争辩,低声应是——
兰浓浓原本六分的晕眩,在连日昏睡中已化作十分实症。她只觉自己始终漂浮在水上,头晕胸闷,可每当不适感将要明晰时,便又陷入混沌。长久的意识昏沉让她的身子如浸了水的棉絮,沉重得提不起分毫,连感受痛苦的力气都已消散。
即便下了船,那股晃动感仍如影随形。她勉强掀开眼帘,视野里万物重叠,唇舌麻木得连吞咽都无法自主。颅中似有绳索不停拉扯,随着神志渐醒,排山倒海的不适汹涌袭来。
胃腹猛然痉挛,下一瞬便被人扶着侧身吐了出来。
这两日昏沉中喂下的羹汤早已吸收殆尽,此刻只能呕出些酸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