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这份名单,还是圣人下达的辅助对方保全自身的指令,都不难看出,圣人并不是要我们临时凑起来的杂牌军挥师北上,占领辽庭获得胜利的,也并没有指望只我们两路人马就能够趁此机会彻底灭辽。”
这种人数和规模。能做到的只有吸引辽军火力的游击。
这种小规模的战事,单兵的作战能力起到关键性作用。
又已知。
赵霁给的两张名单上这些人默认都是某些方面十分有天赋的人才。
那这些人才,自然多多益善。
第193章
吴用虽然计谋阴险, 但老头儿本人确实很好用。
最起码,赵霁把两份名单给他们的时候,赵霁的内心就是这么打算的。
若说他南下之时只是‘时间紧迫’,在宋江最后审案收尾的时候, 赵霁再次收到的密信直接就说明迫在眉睫。
赵霁收到密信的一日之前, 完颜阿骨打已经拿下宁江, 派自己亲族子弟往东北求援。
辽的探子也回报,天祚帝大怒之下,派出十万精兵前去讨伐。
当然,这个‘十万’赵霁也知道就是个胡说八道吹牛用的‘号称’。实际人数应该只在七千到八千最右。
但,这些都不重要。
一旦金兵和辽碰到会战,这金和辽之间的第一次正面战就算是正式开打。
赵霁心中最后的时间底线也在这里。为了这一天, 他提前部署很多。
一方面,汴京朝廷,内阁的几个大臣在赵霁的圣旨支持之下,主战派在朝廷辩论上取得优势。以寄纲为首的大臣们自觉排兵,已然调动了军队往北而去。
另外一方面,身处南方的赵霁此时急迫需要方腊和宋江用最快的速度尽可能收编队伍,直接北上。
朝廷的军队是主战场, 宋江和方腊的两方队伍却是赵霁手里的“核武”。赵霁要让完颜阿骨打亲眼看看上天入地人均高手的“宋兵”。如果没有意外, 按照原本的时间发生,辽那边派出的军队会和金兵在出河店交战, 然后大败。金兵火速手下出河店以南的宁江。然后迅速扩大以宁江为线的所有北方土地。接着招募辽境内的其他女真部落的人。在当年就立刻再度拿下黄龙。
面对这等失败, 辽天祚帝会大为震怒,再次派兵出征,实际十万但是号称七十万。但是双方在达鲁古城还没交手就辽内部就政局不稳,内部发生叛乱。天祚帝急召军队回去援护, 完颜阿骨打借机追着这个撤军部队砍,大败辽军。此时辽强国形象破灭,渤海高永昌在辽阳拥兵在东京附近称帝。
以上,这些是赵霁和孙笧两个人努力回忆了半天,能够筛选出来的有效关键信息。
那么。
显而易见,宋这边,出兵的关键节点就是两个。
第一个关键节点在出河店。
此时完颜阿骨打第一次大胜,信心空前强大,梁山和方腊两支空降部队足够给他膨胀的信心开点震撼。且赵霁本意保人为主,小范围战斗才能让派去孤军救援的两支人马最大限度保存有生力量。
第二个关键节点在辽阳。
一个国家机器只要阶级固化,那随着时间增加,固化只会加深不会减少。宋辽对峙这么多年,不止宋内部积弊多,辽内部也是。只不过一切不和谐的声音在铁血统治之下都是悄无声息但暗潮汹涌的。
辽必大败。这是不可避免的事实。在赵霁的计划里,宋方两方人练手磨合,以战代练,等待高昌勇正式反叛,趁这个多方势力纠缠的空档,宋方两个人配合早已压境的宋军,顺势能够里应外合自己吞下辽阳这块土地。
是以,不管吴用的出发点是什么,但是他最起码做到了赵霁要求中的‘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