涔涔,心中无不念道:沈府,变天了。
沈府除了丛钰,最高兴的莫过于张氏了。她抚摸着自己的小腹,还没来得及细想,便见身边的婢女笑容满面地走进来,“这是丛夫人给姨娘赏的东西,恭贺咱们府的二小姐成了昭妃娘娘。”
丛钰执掌沈府后,虽不是正妻,沈钟砚却给她体面,让府中人称呼她为“丛夫人”。
婢女说完,身后又走出两名婢女。
张氏简单扫了一眼,便吸了一口冷气,“这么多?”
不仅有女子用的好几匹布料、胭脂首饰,还有人参等药材,这些东西都快抵上她这么多年在沈府得到的东西了。
其中一个婢女笑道:“这些药材都是昭妃娘娘赏下来的,娘娘身边的知月姑姑今儿来了府上,正在丛夫人那儿呢。奴婢听说,这些药材是昭妃娘娘特意给姨娘准备的,让娘娘好生养着身子,日后为娘娘生下一个弟弟。”
这话听得实在舒心,张氏也笑起来:“让娘娘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和小少爷的。”
两名婢女福了福身,再说了几句吉祥话,得了赏银后便退下了。
张氏脸上笑意更浓,被身边的婢女扶着站起来后,她问:“正院那儿如何?”
婢女低了低声:“日日请大夫,瞧着怕是不大好了。”
张氏冷哼:“谁知她是真病还是装病,晚间你去一趟丛夫人那儿,问一问什么情况。”
婢女称“是”。
知月与丛钰说了些关于沈听宜的事后,便将话题转到了沈河身上:“不知三老爷如今怎么样?”
丛钰沉吟片刻,轻声道:“他犯了事,虽被老爷保了下来,却也不能再出去了。”
沈府已经分家,上一辈的几个老人都已经辞世,最出息的就是沈钟砚,其余几支都不在长安,而是分散在北城或是江都。长安这边,唯有沈河跟着沈钟砚。
“这些年,他一直为老爷和沈家奔走,老爷也一直记着他的衷心,在外头给他置办了宅子,现下约莫正在宅子里休养。”
知月点点头。虽然三老爷没丢了性命,却受了杖刑,罚了不少银两。
想着小姐的吩咐,她不着痕迹地瞟了眼四周,再问:“那位呢?”
丛钰一怔,很快作出反应,“请娘娘放心,我不会让她妨碍娘娘的。”
知月沉默了一瞬,轻轻道:“娘娘只是担心您,若是您成了沈夫人,中秋宴会,您便能入宫见娘娘了。”
她点到为止。
丛钰眼眸一颤,忽然觉得心里很不是滋味:听宜竟是这样担心自己吗?
丛钰垂眼,将心底的情绪掩去,换上一副笑脸,“好,我不会让娘娘久等的。”
等知月离开后,丛钰叫来婢女:“等老爷回来后,你请老爷来一趟,就说我有要事告诉老爷。”
婢女领命而去。
丛钰扶着桌案站起来,抿直了唇,遥望向皇宫的方向。
听宜,你放心,娘不会让她成为你的顾虑。
她闭了闭眼,再睁开时,已是深深的坚定。
*
知月回到宫中,将打听到到的消息和丛钰的话全盘托出,末了,她有些疑惑地道:“三老爷犯了这么大的罪,竟被老爷保了下来,安稳地在宅子里养病,那常氏一家可都被流放了。”
沈听宜心里有些猜想,再结合帝王的态度,缓缓解释:“陛下如今重用沈大人,留了三叔一条命,也不奇怪。常氏所犯之罪,便是满门抄斩都不为过,流放听着是轻罚,可实际上,那地方是苦寒之地,从长安北上,要走数月之久,等到了地方,还不知有没有命呢。”便是侥幸活下来,在那地方,每日劳作,艰难求生,他们又能坚持多久呢?
沈听宜摇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