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10(2 / 49)

他给带累了,这才留奴才看家,将一家子都带到园子里看着。

谁成想,福晋竟然还有如此妙趣,觉着夫妻多年,他们总算有了点夫妻的样子了。

所以说,这女人哄男人啊,你得看她乐不乐意,乐意了,才会琢磨着下功夫。

至少四福晋这功夫,是下到位了。

德亨也很有兴趣参与,他特地在他和弘晖、德隆的院子里养了一瓦罐蒜苗,拿去送给胤禛,然后爷儿两个兴兴头头的讨论,怎么样才能将蒜苗养的又粗又壮,蒜味儿还浓。

弘晖:我再一次感觉到,你俩才是亲父子。

德隆:你们这爱好,真挺与众不同的。

然后当天正餐的一道菜就是蒜苗炒腊肉,胤禛那是一口没吃,全部进了德亨和弘昀的肚子。

胤禛正在修行呢,蒜是五辛、也是五荤之一,他不吃,其实德亨知道,是胤禛不爱吃味道大的东西,他喜欢清淡的。

弘晖遗传了胤禛的怪脾气,对葱韭蒜那是一点都不沾;德隆是吃不得,他吃了脾胃不舒服;胤禛不喜欢,四福晋自然也是不吃;依尔哈倒是想吃,但德亨怕她不好克化,就给了一根指节长的蒜苗叶子让她尝尝味道儿。

真正和德亨一个口味的,居然是侧福晋李氏所出的弘昀。

别看德亨在胤禛府上生活了三年,他正经和弘昀没在一桌吃过几回饭,这次要不是胤禛将府上年纪稍大的孩子都带来圆明园,德亨和弘昀也不会有机会一桌吃饭。

弘昀学着德亨的吃法,洗干净手,将菜和肉都卷在薄薄的烙饼里,拿着吃,吃的可香了。

德亨亲眼看到立在弘昀身后的保育嬷嬷欲言又止的,但碍于主子爷和主子福晋在场,对弘昀这种吃法并未有呵斥之语,就不好开口纠正。

一盘蒜苗炒腊肉,就被德亨和弘昀两个,你一张饼我一张饼的卷着吃了。

因为吃了蒜苗,当天晚上佛事德亨被胤禛禁止入佛前礼佛,德亨无法,只好坐在外间读仓央嘉措的诗集。

正版他已经珍藏起来了,他拿出来的是手抄版和翻译版。

胤禛对□□仓央嘉措的注释经书做了批注,觉着还是章嘉活佛的佛法更胜一筹,但□□的注解亦有可取之处。

博采众家之长,方是治学的道理,是以,胤禛并不反对德亨读仓央嘉措的注解佛经和诗集。

四福晋先从小佛室里出来,她礼佛是一种生活方式,不虚度,亦不沉迷。

反倒是胤禛这种郑重其事的礼佛行为,更像是一种仪式。

你见谁天天搞仪式的,也不嫌闹的慌。

四福晋见德亨对着烛火读一本经书读的津津有味,探头一瞧,笑了。

德亨有些不好意思,唤了声:“额娘。”

四福晋捧了一碗热茶暖手,笑道:“日子过的可真快,眼看着你跟弘晖就长大了。”

德亨立即道:“哪里,儿子还小呢。”

四福晋笑的更厉害了:“我只见小孩子都盼望着长大的,就你,总说自己还小,还小。”

德亨:“长大有什么好的,三千烦恼丝,皆由‘长大’二字而来。”

四福晋叹笑道:“你这话,懂事的就很不像小孩子。”

德亨:

四福晋拿过德亨放在桌子上的诗集,念道:“谁,可明我意,使我此生无憾;谁,可助我臂,纵横万载无双;谁,可倾我心,寸土恰似虚弥”

在这寂静的夜里,听女子平静淡泊的声音,守着佛堂一灯烛火,朗诵寂寞多情的诗句,怎一个清冷了得。

德亨听着听着,不由有些痴了。

四福晋看他这样,淡淡的愁绪攀援上眉头:

这个孩子,比卓尔和弘晖两个加起来都要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