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0(8 / 31)

金枝 裴嘉 83310 字 4天前

甚至连官宦家的女子也甘愿入宫来,希望日后能在外朝得到一官半职。

除了宫女出身的近臣,归朝后的祁兰璧亦得到了重用。祁无忧对晏青说,他当年的劝谏是对的。只要是人,就不可能面面俱到,祁兰璧有她没有的名声,也能做她做不到的事情。

祁兰璧起初不领她的情,也不需要领。直到现在,两人见了面还会唇枪舌剑,但这却不妨碍祁无忧改变“娥皇女英”的释义。不知何时起,世人都用这个词代称有治世之才的姊妹。

祁兰璧私下里对晏青抱怨:“皇姊自己要强便罢了,还要逼我一起。难道我们都是她用来沽名钓誉的工具?”

晏青道:“她自己又何尝没有把自己当做工具。”

祁兰璧默然。

祁无忧就是这样一个好强的性子。跟夏鹤成婚时,她要天下人都信她幸福美满。现在所有人都当她丈夫死了,她就活得比之前还要快活自在。

所以,晏青目睹着她身边的男人换了一个又一个也无心劝谏,更没有像当初干涉夏鹤一样插手。只一心将祁如意教好,绝不敢犯同样的错误。

前前后后几个月,王怀共写了十几篇文章,最长的多达数万字。公孙蟾劝他少写点,写多了祁无忧没空看。

但她每个字都看完了。

人臣多以主所好事君。君好法,则臣以法事君*。王怀所作的每一篇文章都投其所好,写的都是她有心革故鼎新的方方面面。其中有一篇探讨了家天下之传承,鞭辟入里,最为犀利,是身居高位的大臣绝对不会深思、想到了也不会写出来的文章。

祁无忧终于召见了王怀。南华殿香炉吐雾,左右空无一人,她给了王怀独他一人御前奏对的恩宠。

七八年过去,祁无忧仔细看了看眼前肃然垂目的男人,将他和记忆中傲然的探花郎比较了一番。曾经清俊意气的青年棱角仍在,虽穿着黯淡的青蓝色袍服,眉宇中的凛肃冰辉却始终未被岁月和困顿抹杀。

她问:“这些见解,你都是怎么想到的?”

君臣有别,王怀依旧垂目答道:“臣读完了陛下临御以来所有的诏令、御札,深受启发,若有所悟而已。”

“所有吗?”

“是,所有。凡是臣能搜集到的,都看了。”

王怀起初阅遍祁无忧下发的公文,未尝没有窥探君王性情嗜好的用意。她那些言论在众臣眼中是骇人听闻的歪理,但在他看来,正因为骇人听闻,才令人发省。

他没有说的是,后来他想尽办法,得以到国史馆翻看起居注,更被她的一言一行迷住,手不释卷。他甚至想象起祁无忧说某句话时的语气、神态,又为什么做那样的事。

无数个夜晚,王怀躲在国史馆雪案萤窗,废寝忘餐。他的所作*所为,早就远远超出了一个臣僚对皇帝的曲意逢迎,堪称迷恋。

这些祁无忧都无从得知。

她娓娓说来:“从前我跟晏青他们切磋,畅谈天底下没有皇帝没有宗法该是什么样。吕氏书中有个答案,说是百姓‘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无进退、揖让之礼’,在他们眼里,这样的天下显然是乱了套了。王卿怎么看?”

王怀有备而来,当下不假思索:“若世上君道不再,则‘无衣服、履带、宫室、畜积之便,无器械、舟车、城郭、险阻之备’。此乃无君之患,所以一国不可无君。吕氏称君道不死,正是因为君王之道利国利民,不可废之。但千百年来,兴亡更迭,流水的君王,当真是民贵君轻,有国利民福之益吗?臣以为未必。陛下内圣外王,福泽天下,的确是江山百姓之幸。但若世代国主皆能如此,就不会有百姓之苦,也不会没有未亡之国了。”

“王卿这样说,就是不看好太子能成为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