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70(3 / 28)

就是在给她下马威,关于朝政,她说的,已经够多了。

“你以为,该是谁呢?”

“回太皇太后,臣以为,赫连将军,堪当此用。”

拓跋宪不紧不慢,历数赫连归战绩,并诉缘由,最后道:“臣以为,河南道行台尚书令,不该由冯大人担任。”

“她太年轻,不知战事紧凑,又是女子,难免战时决断”

拓跋聿险些将牙给咬碎了。

她给了个眼神给宋直──他由吏入官,熬转至了集书省。

宋直会意,当即站出来呛道:

“广平王此言差矣!陛下、太皇太后皆是女子,您的意思是,太皇太后与陛下均是面战而无断、优柔少谋之人?!”

“臣惶恐。”

三方势力你争我夺,吵吵嚷嚷数个时辰。

“行了,”冯芷君自屏风后站起,朦胧的影子都压得群臣说不出话来,缓缓行至拓跋聿身旁,“哀家年纪大了,听不得你们吵吵嚷嚷。”

“冯初任河南道行台尚书令,赫连归为行军大元帅。”

此番不可!

拓跋聿险些当着群臣的面红了眼眶,赫连归和冯初本就不是一条心,军令有贰,乃是大忌!

冯初又在洛州,鞭长莫及,万一赫连归

“陛下,您说呢?”

拓跋聿被点到,嚇了一跳,双眼难以置信地望着冯芷君──她难道要将阿耆尼往火坑里推么?

到底政令是要她这个皇帝点头的

拓跋聿瞧着她,与冯初相似却更有威严的凤眼睥睨着拓跋聿,似笑非笑,让人脊背发凉。

她、她怎能让冯初涉险?!

正欲开口驳回,脑中却忽得闪过某种直觉,话到嘴边,改了口:“孙儿以为,祖母所言极是。”

冯芷君凤眼眯了眯,移开了视线。

倒比她父皇聪明些。

缓过来的拓跋聿登时冷汗都下来了。

自己都能猜到叔公心怀叵测,太皇太后怎么会一概不知?

朝堂朝外,是在发生两场战争。

佛前孔雀要杀人。

第62章 万人敌

◎闻言更是红了个透彻,只在心中骂她‘冤孽’。◎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阿耆尼,你这点力气,怕是在战场上杀不得人哦。”

太安元年,淮北军中。

拓跋驰一招弹开冯初手中的剑,旋即剑刃下扣,挑起剑格,冯初手中的长剑霎时间飞了出去,精铁的剑刃深深插在姜黑色的软泥中,剑身还在微微颤抖。

冯初面对他的挑衅,丝毫不见得失落,重新将剑举起,掸了掸上头泥污。

复摆好了姿势,淡淡道:“剑非万人敌。”

“哈哈,好一个剑非万人敌!”拓跋驰目露精光,再度朝冯初施招,剑刃生风,攻势迅猛。

“本王来日定要出入军中如无人之境,让你好好瞧瞧,何谓万人敌!”

冯初吃力地格挡住他,眉眼倔强,牙缝中挤出字句:“那也请殿下瞧瞧,何谓无剑挡它百万的兵!”

昔年戏语,一朝成谶。

洛阳烽火盛。

萧泽的大军驻扎在伊水河畔,直逼洛阳,齐国太子亲率军至虎牢关前。

打得好啊。

冯初暗暗咬牙,如此战况并不出乎她意料。

高严等人数年如一日地趴在这片富庶的土地上对百姓可持续性的竭泽而渔,本就民心向南,齐军抓住薄弱点,势如破竹,也是情理之中。

冯初站在洛阳城头,睥睨城下。

与她年纪相仿的萧泽身骑白马,芝兰玉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