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80(4 / 32)

这种很难伺候的年代当上一等丫环、显然待人接物也不会差。

再加上有白老汉这层关系在,苏榛特地叮嘱丽娘把白芳也带在身边教导着,若是当真能干,未来不也多了个好帮手。

此刻,丽娘跟白芳正站在黄豆酱的囤货架子前查验。

这批酱是项松家送来的,跟成树娘子做的风味皆然不同。

其一是鱼香酱,里头是用新鲜捕捞的湖鱼为主料,把鱼洗净、剔骨取肉,剁碎后与黄豆、香料等一同放入大缸发酵,最后便是鱼香酱。无论是拌面还是佐餐都很提鲜。但也因制作工序繁杂,原料也贵,时下一斤鱼香酱按品质也要卖到一百五十文到二百文不等。

第172章

这价格对于普通农户而言算得上是较为昂贵的调味品,不过对于一些家境稍好,追求新奇美味的人家,倒也愿意偶尔买来尝尝鲜。

苏榛是做买卖用,首批订的量就比较大,要了十罐,即便项家已经给了最大的让价,也花了一两五钱;

其二是虾酱,就用个头最小的虾洗净加盐腌制,再经日晒、搅拌,直至虾肉化为浓稠的酱料。咸中带甜,用来炒鸡蛋、蒸豆腐。

但这类酱口碑也是两极分化,喜欢的人就觉得十分美味。不喜欢的人会嫌弃有些腥。所以苏榛订的少,只要了八罐,八十文一罐,一共花了六百四十文;

其三则是蟹酱,以秋季肥美的湖蟹为原料,拿米酒发酵,开罐还带着淡淡的酒香。

因湖蟹本身就价格不菲,且制的时候还得把蟹肉与蟹黄分离,过程又麻烦又费事儿,发酵的过程极为繁琐,这便使得蟹酱价格高居榜首。

若是品质上乘的蟹酱,一斤起码三百文。时下一般只有富贵人家或是在重要节庆时、普通人家才会少量购置。

苏榛的摊子还是以大众口味的普通美食为主营,所以蟹酱这种“奢侈品”她也买得少,只要三罐,花了九百文。

三样一共花了三两多,说多不算太多、但说少肯定也不算少。丽娘就查验得格外仔细。

苏榛进门的时候,她正拿着一个小竹片,仔细地将一罐开了封的酱料挑出一点,放在鼻尖轻嗅,随后才尝,细细品味。可惜她压根没吃过,只觉得冲鼻子还齁咸。

白芳站在一旁抿嘴乐,也没多言嘴,拿了新竹片另挑了些酱置于掌心碾开细看,这才说着:“里头的鱼用的好着呢,酱也红亮,酵的时候也够,拿来烧落苏肯定鲜香。”

说完又品了虾酱、蟹酱,同样也立刻给出了品鉴口感已经相应可以做些什么菜色。

她一番话说得不急不徐、有条有理的,丽娘也听得入神,俩人愈发聊的畅快,都没瞧到苏榛来了。

苏榛也没想打断,倚门听着、心中也是暗自认可,看来白老汉没吹牛,他这女儿确实能干。

直至白芳提到可以用这些酱焖茭白、做肉臊子面之类的具体菜单了,苏榛走过去,笑着接话,“听起来就好吃,我都要流口水了。”

丽娘跟白芳这才瞧见苏榛,都有些惊讶。

白芳机灵,立刻拿了签子也给苏榛挑了一些尝。其实若论品酱技法,苏榛自己估计可能还不如白芳,她就没乱给意见。

但针对菜单设计,是她要考虑的问题,来的路上她就盘算过,此刻也再跟丽娘以及白芳念叨念叨:“先就是用人家的酱、反倒不能做人家的菜、不能抢人家的买卖。再就是咱白水村摆的是摊子,不是酒楼,做小炒之类的肯定也干不过人家酒楼的大厨。那么咱白水村占啥?就占个‘新奇’。”

丽娘似懂非懂,白芳立刻懂了,“可是菜品上不同?”

苏榛笑着点头,“摆这种摊子得讲究快速出餐,还得好拿。毕竟多数食客都是边走边吃的。眼下我想了几样,你们听听看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