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80(29 / 32)

净了、在切块儿。丽娘在一旁看着,时不时指导几句,让果碎大小尽量均匀。

切好的果碎堆成小山,淡淡的果香,酸涩气味也是挺明显的。

丽娘把果碎全部倒入干净的锅里,接着又往锅里加了足足半斤糖。其实这糖量根本不算高,但在丽娘心里已经像是跟杀了她似的心疼了。

可也没办法,糖放少了根本压不住白柰的酸涩。

丽娘拿木勺不停地搅拌,锅里的果碎渐渐开始渗出汁水,且越来越多、咕噜咕噜冒泡,没一会儿满棚子都是酸甜混合的味道,极诱人。

搅拌了一会儿就把勺子给了喜宝,让他跟和瑞宝轮流接手。

直至锅中的果酱渐渐变得浓稠,颜色也从浅黄转为深褐。看着像是差不多了,丽娘便拿了根干净筷子挑起一点儿果酱给苏榛尝。

苏榛品了品,满意的点头了,丽娘这才把锅从火上撤下来,搁一旁晾了会儿,待果酱稍稍冷却,再一点点挖进干净的陶罐里。

这会儿功夫,另一口锅里的脱脂乳加糯米粉糊也就自然冷却了,时下也没有打蛋器,就交由小枫等人轮流搅拌了一刻钟,再蒙上布隔尘、把锅子放到了棚外冻着去。

但冻完了也不是最后一道工序,苏榛叮嘱小枫:“差不多一个时辰之后你再把锅端进来继续搅,把里头的冰晶都搅碎、然后再放外头冻。总之就是这过程反复三次,直到瞧着绵密顺滑了你再喊我。”

小枫应了,还特意拿了个沙漏摆到棚子里专门计时,也是个严谨的性子。

这边忙完也不算完,苏榛跟丽娘等人又去了隔壁暖棚继续做。

自打在兴盛湖开工,白水村美食组的“先遣部队”已经“承包”了琼涯客栈的早食面包,再加上还得囤开业的时候要卖的各类面包和其它面食类,整个暖棚就全部拿来当面包坊了,光是今天的日常发面量已经达到了一百五十斤。

这可忙坏了美食组先来的几个人,原本宽敞的暖棚如今被堆积如山的面粉袋和一个个硕大的发面盆占得满满当当。

因要做好明天迎接全员到达的准备,此刻杜家老大的媳妇清娘正带着三人赶制发面饼干粮。

见苏榛等人来了,赶紧问:“榛娘,两百个发面饼够不?要不要再加点儿别的?”

苏榛便走过来瞧。

为了省银子,白水村自己的干粮伙食都不是用的白面,而是粗麦面里加粟米面。

粗麦质地粗糙,做出的饼紧实扛饿。里头还有一半儿的粟米,口感就多了份香甜,好吃多了。

清娘等人这饼做得也极其实在,一张足有三两。因一同上山围猎过,所以苏榛对大伙儿的饭量再了解不过。

心算了一番,男女老少七十六口加一块儿,一顿光是饼都需要差不多一百五十张。大约三斗的面量。

当下正常年景,麦价每斗在三十文到五十文之间波动,粟米面价格每斗约三十文,两种面掺着用,取个每斗三十五文的均价,这三斗混合面就得花上一百零五文。

而且这还仅仅是一顿的主食钱,还没算其它的油盐酱醋以及菜、炭钱。

可明儿是大伙第一天到达,也不好抠抠搜搜,接风宴谈不上,但吃饱吃好总是要的。苏榛跟丽娘商量了一下,把“员工餐”定为发面饼贴铁锅炖。

至于铁锅炖里放些什么、是完全不用愁的。

这几日下来,美食组为了备嘉年华要卖的餐、无论是菜还是肉、都余下了不少边角料,虽说卖相可能会差了点儿,但实打实的也都是好原料。

反正都是白水村自己人吃,没人会挑剔、嫌弃,会“过日子”可是个大优点。

菜单定好,就交由清娘全权负责了,她带着白水村另外三人赶制明天的员工餐。

丽娘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