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20(17 / 33)

外厨房的核心区域。

由宽宽的木板涂了桐油拼接而成,木板之间的接口处用木楔子加固,一看就十分牢固。

最左边的水槽由一整块石头凿成,下方挪了水缸进去。不过眼下天冷,没放水,放一天的吃食,能起到个“冰箱”的作用。

之后便是岛台外向底部的封闭式格子,设计极为实用,里头有劈柴、整整齐齐堆放,还有几块儿码放成垛的蜂窝煤,供今日之用。

岛台餐桌部分、朝着院里的方向更是开阔,数张月亮椅摆着。大伙儿吃午食、晚食,就不需要另搭天幕棚子了。

打量着这一切的苏榛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她仿佛能看到春暖花开时、一家人忙累了,围坐在凳子上,一边吃好吃的、一边聊家常的样子了。

满足!

吃过早食,叶氏就去发面团儿,她也知道苏榛今日要做新吃食,打个配合。

谨哥儿便把这几日、他带着小伙伴做的手工“作业”,拿来给苏榛展示。

都是苏榛在援灾之前安排的,喊他们收集了松果、干枝,洗净再晒干,再涂了层桐油,请叶氏帮着烘好。

最后摆好造型、粘在桦树皮碟子上,还在碟子边沿打上孔、系了麻绳,一部分挂在车窗当小挂件儿,另一部分是要带到年岁集,即能卖、又能当吸盘镖射中环数的奖品。

第116章

这是真正的无本万利。

尤其让苏榛没想到的是,孩子们竟然还发挥了创意,做了不少可爱又独特的造型。

比如小平安跟小妮儿一起做了个大号的:把松果拼成了小兔子、还把干枝编成了小房子形状,把松果粘在屋顶,周围还点缀了一些晒干的小花小草小红冻青果子。

然后再全部粘在一张大号的桦树皮盒子里,简直就是个小小森林微缩世界!

这让苏榛都喜欢得不得了,直夸小平安不愧是“学习委员”、小妮也灵巧可爱,还亲自拿碎皮子给她俩一人编了一朵毛绒绒的头花儿,别在了她们的小辫子上。

把俩个小姑娘美得挺胸抬头,骄傲得紧。

并且,苏榛也没把孩子做的不当回事,还专程请符秀才来入册、登记:

小号松果摆件做了四十五件、中号二十件、大号十件。

甚至,每个摆件底下还让他们自己拿笔、写上了自己名字里的一个字。

谨哥儿歪着脑袋问:“姐姐,为啥要写字?”

苏榛笑着拍了拍他的额头:“这是艺术家独特标识呀,你们就是小艺术家,你们的名字会跟着这些作品被大家记住、看到。”

妮儿又问:“姐姐,啥是艺术家?”

苏榛想了想,认真解释:“艺术家就是把心里想的、眼睛里看到的,都能用一双手表现出来的人。比如城里画画的画家、写字的书法家、咱村里绣花绣得最好的舒娘、再比如盖围墙的柳师傅,做活做得多细致啊,他也是艺术家。”

六个娃娃们一听,懂了,艺术家就是有本事的人。

赶紧兴高采烈的拿笔开写。

其实除了谨哥儿之外,其他孩子写的字都歪歪扭扭,但也充满了童真与质朴。

而在一旁久未开口的符秀才,心中无比诧异。

他原以为苏娘子出身名门,定是规矩众多的。却未曾料到她竟能将匠人、绣娘与画家、书法家等量齐观。

这般格局眼光,着实远超常人。

在这世间,多数人皆以读书入仕为尊,视匠艺为末流,而苏娘子却能打破这种偏见,看到各类技艺背后所共通的匠心。

符秀才心中不禁对苏榛更多了几分敬重。

他看着孩子们兴高采烈地书写,仿佛看到了村中的未来,或许真的可以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