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载道,那《韩退之文集》想来更适合他。”
掌柜的闻言,连忙递上《韩退之文集》给穆宜华看。穆宜华瞧瞧书又瞧瞧那个人,他说完话后便不再看她,容色沉静的看书。
半晌,那人将书合上走到柜台前,将手中三四本典籍和钱一并递给掌柜:“就要这几本,多谢。”
掌柜的收了钱,笑道:“您慢走。”
穆宜华想对那人道谢,可还没张口,他却拿着书从她身侧匆匆而过,未曾侧目。
“他是明州的解元,叫左衷忻,进京赶考的。这些日子就宿在这附近的客栈里,得空便来我这店里看书。我有些书错字漏页的,他看见了都能十分详细地说出来,真真是博览群书啊。我还拿了我儿子的文章给他看,说得头头是道,鞭辟入里。不愧是考上解元的人啊,要是我儿子能有他的一分好我都心满意足了。”
穆宜华见此人衣着简单素雅,但只是方才与自己交谈的那几句,便显现出与衣着颇为不符的学识,没想到竟是素来出才子的江浙之地的解元。
穆宜华不由地想自己弟弟从小就笔墨纸砚、良师书童得伺候着却还是如此不着调,气就不打一处来。
“姐姐!你快到外面来!”小冤家又来烦她了。
穆长青扯住穆宜华的袖子就要往外拉,穆宜华仓促地将书钱丢给掌柜的,嘱咐春儿让小厮将书送回穆府,便跟着穆长青跑了出去。
沿街的人群沸腾,穆宜华看见大宋的战旗在万里晴空下猎猎飘扬,马蹄声震耳欲聋,她能感觉到大地在震颤,人群在沸腾,军队整齐有素。
她扶着穆长青的肩膀,踮起脚尖张望——
是赵阔,他骑着马,走在大军阵前,身着金片锁成的盔甲,腹吞兽面,肩吞虎形,兜鍪上插着迎风红缨,腰佩长剑,手执缰绳,意气风发。
人群看见他,爆发出响彻天地的欢呼。
虽然穆宜华早已与他重逢,但仍旧难掩见到此情此景的激动之心。
震动的地面,高呼的人群,浩荡的军队,穆宜华没来由地热泪盈眶。
他是真真切切地回来了,背负着胜利的功名、百姓的瞻仰与她四年难以消磨的思念与爱慕。
她就这样站在路旁,与大宋汴京万千子民一般,仰望着她那个朝思暮想之人——那个被战场上风霜雨雪催生成的男人,夺目耀眼,让人挪不开目光。
“三大王可真俊朗啊!”
“是啊,少年将军又是公子王孙,文能治国,武能打仗。当真是如意郎君!”
“如今可算是争了口气!当年澶渊之盟,害得我们不知送了多少东西给辽国。如今辽国被灭,我们燕云十六州也可以拿回来了吧!”
“那是肯定的!听闻武议大夫与三大王一同赴北地与金人商谈,当年也已然定下瓜分辽国的契约,燕云十六州就是我们的!”
“太好了太好了!今日我定要饮酒三千觞,以贺国喜!”
众人都在高声赞扬他的丰功伟绩,而他却微微低头,将目光斜向街边——他看见了穆宜华,惊鸿一瞥。
“三大王是在看我吗?”
“你瞎说什么呢?这青天大白日的怎么就开始做梦了?”
“你才做梦呢!”
穆宜华站在一旁,看着赵阔渐行渐远,耳边是其余人嗡嗡的吵闹声,而她却只能听见自己的一颗心砰砰跳着,好似要蹦出喉咙一般。
穆长青拍了拍她:“姐姐,三哥回来了。”
穆宜华陡然回神,捂着心口平息自己,她故作不知地应和:“是啊,他回来了。”
我也回来了。
-
宫里来人了,是皇后娘娘身边的中贵人张内侍,穆宜华接待看茶,十分得体。王内侍看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