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0-1690(12 / 29)

没你就不行 林木儿 77148 字 4天前

从马车上探头出去想看一眼,却也没等看到就走了。

四爷换了个方向,看着桐桐被马车带走了。可再回来,奇怪的是没看到桐桐带的行李。

码头上已经有人议论了,说刚才那个就是被太后和官家接回去的柴家郡主。

“赏赐那么多,怎的不见?”

“听船夫说,郡主将赏赐留给林家人了,报答抚养之恩。”

“郡主仁孝!”

“是!郡主仁孝。”

紫毫回来的时候兴奋的学这件事,“郡主好生气派……”

瘦的跟豆芽似得,哪里气派了?不过是沾着皇家恩宠,叫人心生畏惧罢了。

“都夸郡主仁孝,不计前嫌,心怀恩义。”

这么寒酸的回来了,下面的人怕百姓骂皇家,自然要宣扬出来,证明不是皇家的慢待。

四爷起身,“走吧!回吧。”桐桐这么做很聪明,宋时,主张端正世俗风气,要求严于律己,崇尚品德节操。哪一个名臣拿出来,翻开他们的履历就会发现,他们各个都能是道德模范。至少是符合士大夫规范的。

所以,她一定会做到面上叫人无可指摘。至于其他的,现在还不得而知。

而如此仁孝的郡主,宫里再是简朴也不会慢待了她的。

所以,回吧!不急。

穿过繁华的京都,停驻在皇宫门前。

原来,这就是大宋的气派。

桐桐从马车上下来,上了轿子。轿子晃悠悠的,一路朝宫里而去。

初来乍到,她没有左顾右盼。被带到什么地方,就是什么地方。

她被带到一处宫殿,一进去就知道,这不是太后或是皇后的地方,摆件的规格不对。结果绕过屏风进去,上首是个笑盈盈的中年妇人,没有满头珠翠,倒是素朴的很。

边上一个宫娥低声提醒,“郡主,这是太妃娘娘。”

桐桐忙见礼,杨太妃受了礼,起身亲自扶了,“郡主快起!叫我瞧瞧。”

瘦,但瞧着并不弱。眼睛透亮,举止有度。

再拉着手一看,双手粗糙,她便微微一叹,攥了桐桐的手落座了,“太后今日见诸位大人议事,叫人传话。说郡主舟车劳顿,先梳洗安顿。晚上设宴,为郡主接风。”

“岂敢?”桐桐起身朝东而拜,“太后和官家恩重,不敢生受。”

杨太妃心里颔首,这可不是个乡野姑娘的样子。瞧着这小小年纪,竟是比皇后都沉稳。

她就笑道:“太后自来便忙,我是个清闲的人。你来跟我作伴吧!我喜欢你们这样的小姑娘,有你在,也不寂寞了。”

“就怕太过聒噪,要惹您烦的。”

“那可好……”宫里安静太多年了!先帝在时,就只当今官家一个孩儿。有过两个皇子,早早的夭折了。也有过两个公主,一个出生便夭折了。一个是怕养不活,早早叫出家修道了,可饶是如此,也没避开夭折的命运。

官家是要继承皇位的,哪里能肆意玩耍?宫里整日里安安静静,怎不寂寞呢?

说着话,张太妃就指了一个年长的宫娥,“伺候郡主梳洗安顿吧。”

“奴婢芳蕊。”芳蕊用木勺将温水一勺一勺的轻轻的浇在郡主的头上,然后放下给轻轻的揉搓。

桐桐嗯了一声,靠在浴桶里,由着几个宫娥慢慢的给搓洗。秋里的菊花开的正好,此时,澡盆的水里飘着一层菊花蕊,有一股子清香气萦绕在鼻尖。热气熏腾之下,她还真就累了,有些昏昏欲睡。

外面淅淅沥沥的下起了雨,越发的使人困倦。困了她就睡,起来裹了毯子便往出走。

芳蕊忙跟着,“郡主,需得熏了头发。”

熏吧。

她躺着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