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经将来俸于神坛之上,给太后和官家祈福吧。”
“郡主有心了。”
于是,到京都之前,桐桐几乎就不出来了。宋朝皇室信奉道教,她能抄录的也只有道经。
全有侍奉在侧,问说,“姑娘……师从何人?这字一日好过一日了。”
“林家之前亦是当地望族,这些年虽无上进子弟,但倒也不是白丁人家。”桐桐写的不慌不忙,“林家的私塾就在河边上,我每日里去河边浆洗衣裳,便偷偷的用水盆打了水,在私塾外面一边洗一边听。又帮着族里的顽童做些小物件,偷偷的看他们的书。每日里能扫那么几眼就好。我的房间墙角放着个水瓮,那水瓮其实是有些渗水的,是我坚持放进去的。有水,就能偷摸练字。用木棍、用鸡毛,蘸着水写字。木棍只能写大字,鸡毛只能写小字……想弄个土盘或是沙盘,却也怕被表嫂絮叨,便也作罢了。也就是近些日子,也才知道用笔和纸写字是这样的。”
这话里有真有假,在学堂的窗户下洗衣服是怕太阳暴晒,还被夫子骂过;因着好奇,趁着顽童们玩耍,她翻过他们的书也有过。但是练字这些却真没有过。
真真假假的,去打听的话,凡是有证人的都是真的!那没证人的,又怎么会是假的呢?
全有微微颔首,便不再问了。
桐桐收了笔,看向外面,“还有几日就到了?”
三日吧!三日便可到。
第1685章 大宋反派(6)
这一年的秋天, 天已渐冷的时节里,一艘艘大小船只在运河里行进行出,码头上人来人往, 繁华异常。
码头边视线最好的茶楼里,靠窗坐着位小爷。这小爷连着来了三天了, 每日都是一壶茶,两样小点, 一坐就是一整日。
今日亦是,早早的就来了。八月底而已,这位小爷已经穿上了夹衣, 不时的轻咳一声,一日一日的都看着运河的方向。
店家的小二哥上了茶就问:“哥儿是等什么人吧?”
四爷笑了笑,“是啊!等个人,想着这几日该到了。”
那难怪:“还要什么, 只管叫小的便是。”
四爷取了两枚钱递过去,小二哥接了去, 转身去忙了。
紫毫从下面气喘吁吁的上来, 低声道:“小爷,还得再耗一日么?您到底在看什么, 等什么人?”
四爷取了几个钱递过去, “自己去买零嘴看杂耍去,莫要呱噪。”
把紫毫打发了, 眼看晌午, 茶点也吃完了,心想着这个点要不到,下半晌到的可能就不大了。这接的是柴家的郡主,必然把排场给摆足了的。一定是快到的时候在别处停泊, 第二天一早出发,晌午赶到,如此回宫才不会太晚。
如此穿城而过,该知道的才能知道。
再等一个时辰,若是不能到,今儿就不用等了。
正思量呢,就远远的有大船行来。码头上有人吆喝着给大船腾地方。那船上挂着皇家的旗子,好些人都开始避让。
四爷一下子就站起来了,他这个方向能看到河景,下面就是河道。
大船缓缓的停了下来,甲板上开始忙碌起来。等几个穿着宫人服侍的人出现在甲板上,四爷才看见一个身形不大的纤瘦的身影。她好似好奇,左右环顾了一下,然后马上将头转了过去。
这是感觉到有人盯她了。
这么遥遥对视,其实是看不太清楚的。
四爷端起手里的茶碗朝前举了举,桐桐嘴角勾起,抬手像是整理发髻。两人这一抬手,没别的意思,都只是想告诉对方:我知道是你,我看见你了,知道你在。
桐桐不用人扶,下了船,有马车等着。她上了马车,马车没从四爷所在的茶楼下路过,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