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朝律法严苛,动辄连坐,父母重罪祸及子女,与女子沦为贱奴不同,男子刑罚多与父母等同。

或许正是因为鲜为人知,原身的双生兄弟才得以免于连坐之灾,可从此更加隐姓埋名,不敢将身份示于外人。

纵是后来原身入宫得宠,但谨慎胆小又根基不稳的她也只敢暗中资助,一跃成为皇妃有能力保全性命后,双生子的“他”却早已命丧黄泉,为免此等旧事再掀波澜,原身也永远的把这个秘密藏在了心底。

串联清楚了前因后果,当时的姜似锦如释重负,这个消息对他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或许也是小说剧情为穿书的他特意留下了“一条生路”,让他可以冒认原身孪生兄弟的身份,为自己编造一个合理的来历。

朝堂内忧外患,权臣跋扈飞扬,稚子梁枫无所依靠,原身知自己大限将至,遂让双生的他代为入宫,照看孤子。

这个故事并非没有漏洞,可妙就妙在原身在入宫之前的一切都神秘难寻,再怎么追查,也只能得到与姜似锦同样的答案。

只是警惕如姜似锦,早已将所有不利于自己的细节销毁,长安殿当差的宫人也去旧迎新,被全部替换过,掌事女官扶珠即是在那时被调来长安殿的。

正是因为铺垫好了这条退路,当年的姜似锦才敢在重重压力中走上前台,以至于后来垂帘听政。

故事被缓缓道来,姜似锦竟好像真的经历了那对双生子跌宕起伏的人生一样,感慨万千,心中惘然。

他紧紧盯住沈从易,敛气屏息,静待着眼前这个绝顶聪明的文臣向他宣判。

曾在无数个夜晚被精细演练过的说辞能否成功,就再今日一举。

姜似锦口中的故事无疑带着些许离奇,可每个环节又丝丝相扣,旧朝尚有狸猫换太子这等异事,双生子互相取替也并非不可实现,何况故事中的诸多细节皆可考证,姜似锦犯不着撒下一个一戳即破的谎言。

而且除此之外还能有什么更好的解释吗?

一模一样的容貌,极度相似的习性和大相径庭的性格,每一处都在印证着双生子的存在。

大殿空寂,令人窒息的沉默在悄然蔓延,它们好似能化实质,慢慢将姜似锦胸腔里的气流挤压殆尽,他好似忘记了该如何呼吸一般,一动也不敢动。

沈从易冷锐的目光像锋利的刀刃,又像涌动的暗流,悄无声息里就将姜似锦压迫得想要缴械投降。

长袖下紧握的手开始不住地颤抖,拼尽全力掩藏着的惊惶和忧惧几乎就要喷薄而出,好在分崩离析的前一刻,长久默然的沈从易终于微微躬下身,他敛目垂眸,沉声道,

“臣,恭谢太后为臣解答疑惑。”

他仍叫他太后。

这意味着沈从易接受了他的说辞。

如释重负一般,姜似锦长舒一口气。

此刻,那曾压在肩头的千钧重担,好似骤然消失了一般,让他有种不真切的轻浮之感。

从沈从易承认的这一刻起,姜似锦知道自己在这个书中世界里再不是无根的浮木。他,来可追溯,去也有痕。

浑身的力气在一瞬之间猝然消失,姜似锦脚下一软,就要栽倒,却被沈从易轻轻拦腰抱住。

伏在男人怀中,姜似锦惶然抬头,他想说些什么,可干涩的嗓子根本语不成句,

“沈相......”

怀里的人,额头鼻尖皆渗着紧张的薄汗,秾艳的眉眼包含着仓皇与无措,却也更显楚楚可怜。

沈从易眸色微动,他替姜似锦轻轻擦拭额间细汗,语气缓慢却也含着一丝罕见的低柔,他说,本炆铀??群玖??⒊⒐一巴3⒌〇整里

“这么多年,很辛苦吧。”

一个人,默默背负不可言说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