询他入宫事宜,他听得一口柔美却造作的嗓音,这种遗憾便又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原来,为了避免赵骥起疑,姜似锦不仅在风动珠帘时及时以扇遮面,还特意安排了一个宫女站在屏风后替他“发声”,同赵骥对话。

这样既能探明对方身份,又能隐藏自身,可谓一举两得。

而在赵骥见礼的一瞬间,姜似锦就已从声音确定,那晚石洞中的登徒子就是眼前这个人,而他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最为棘手的情况。

在赵骥之后,姜似锦又挑了几个世家子问候一番。中午时,他向众人赐了宴,宴毕,又命扶珠给了众人赏赐,这场召见才算结束。

知道那晚的人是赵骥后,姜似锦着实忧心了几日,慌乱之下,他本想将赵骥调回紫宸殿,可转念想到此人的轻浮举止,又不放心他接近梁枫。

思来想去,姜似锦还是决定将人留在长安殿,也免得来回调动惹人起疑。他把赵骥打发去看守长安殿极西处的藏书阁,如无特意召见,对方几乎没有机会能见到他。

说是值戍皇宫,可执戟郎的待遇远好于普通禁军,不仅五日一轮值,还不用巡夜。

早期,执戟郎多充任帝后身侧的亲卫,但训练有素的职业禁军很快将他们取替,这些养尊处优的世家子干不来苦差事,慢慢地就只做些日常巡逻看守殿宇的闲差。

因为有大把空闲时间,世家子们时常呼朋结友,纵马京师,悠游宴乐,在闹出过几起劣性事件后,皇帝也曾下旨约束他们的行为,但收效甚微,偃息几载后这股骄奢之风很快复萌,甚至不少人还把民间花街柳巷的风气带到了宫中。

周崇敢在皇宫为赵骥行那等牵线搭桥之事,无疑也是受到此等风气的荼毒。

得知姜似锦把自己派去戍守藏书阁,赵骥并不意外,这无疑是一份轻松的美差,只消随意找个禁卫代守,他就能完全不受这份差事的拘束,自由地在大衍城中交朋结友。

而这本就是赵骥此次来京的主要目的。

不过了解到藏书阁的位置后,赵骥心底不禁泛起一阵冷笑。这种偏僻角落,除非有意往来,否则两年值守下来,他见到姜似锦的次数只怕屈指可数。

看起来,这傀儡太后不像是要笼络他,反而是想对他眼不见为净。

真是有些意思。

既然被人嫌恶了,赵骥自然也不会舔着脸凑上去,何况两人本就还处于不同的阵营。

衍城中多的是人想巴结赵骥这个“太原王”,他有意结交,主动攀附的人自是不可胜数,各类邀约筵席更是络绎不断。不过流连宴饮的同时,赵骥也没有放弃对姜似锦的寻找。

可惜,任凭他费尽千般力气,寻的人仍是了无踪迹,只是越寻而不得,赵骥就越是兴味盎然,到了后来,姜似锦几乎夜夜入得梦来,被他按在身下被迫承欢。

辗转筵席十几日,赵骥厌烦了席间的觥筹交错,遂以宫中戍守为借口推掉了一个邀约。

好容易偷得一日清闲,他漫步于藏书阁,从架几案上拿下几本书,信手翻看,发现上面竟做有批注,字是隽秀小楷,内容也颇有趣味,本就无事的赵骥索性坐于案边细细研读起来。

这里是姜似锦的私人藏书阁,能在书上做批注的自然只有他本人,今日的这个意外收获,到让赵骥对姜似锦改观了些许。

仅用一个上午,赵骥便将这乏善可陈的藏书阁摸了个透,他将书归到原处,猝然就想起了姜似锦对自己的嫌恶。

赵骥恶劣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