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3 / 4)

如今,整个师都入了缅参战,绵延不断的入缅队伍中,他始终没有见到老大所在的114团的身影。这个时候,脑海中不由得蹦出一句当年韩小姐教过他的成语来: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想当年,他跟着老大混生活,身边有阿根,阿龙和四毛,还有一帮子小弟兄,好哥们。可是,这才过了多少年,就已经散得没了身影了。

阿龙和四毛当年老大被判充军的时候,选择留在了上海,老大手下的一帮子人也就如树倒猢狲散一般,到现在也不知道他们的下落。阿根是跟着他一起随了老大参了军的,出生入死的,打了许多仗,挂了不少彩,身上留下的大小伤疤比以前打架混生活的时候还要多。上次在大别山区里参加战斗的时候,他和阿根一起受了伤,被送到了后方治疗。阿根的伤比他的重,他伤愈归队的时候,阿根还在医院里躺着。过了几个月,也没有阿根的消息,不晓得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情。

他一想起好兄弟们都不知道散在世界的哪个角落,不知道哪天才又重聚的时刻,心里免不了要难过。如今他最盼望的事情可不是娶老婆,而是能在缅甸见到他的老大,见到失去联系的阿根,他们这三个一起从上海出来的“小瘪三”能再聚首,对他来说,那是比什么都感到高兴和激动的。

只是,他不知道,这一刻,到底要在什么时候才能到来。因为,战斗就在眼前。战场已在脚下。他没有忘记,自己是为什么到这块陌生的土地上来。哪怕耳畔响彻着热烈的欢呼声,眼前所见的尽是人们灿烂的笑脸。

“欢迎中国远征军到缅甸打仗!”的口号在缅甸上空回荡,看起来颇为浪漫的异国情调,英雄式的威武进军,直让人激情奔涌,热血沸腾,在鲜花与欢呼声中相送而去的无数官兵们,几乎都要忘记,他们是去战斗,是去冒险,是迎着战火与死亡而去的。

只是,这一切,就好比是曹雪芹笔下那面“风月宝镜”里所展现出来的幻境,是一层包裹在死亡躯壳之外的美丽幻象,足以迷惑人心,混淆视听。入缅战士之中,大部分是第一次走出国门的普通农家子弟,他们看到这一切时,也许心头盛满的已经不再是离开国门时的惴惴不安,而是多了些乐观与轻松,憨厚而淳朴的笑容不时的出现在他们的脸上。

可是,对率军入缅的新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来说,眼前所见的这一切,都让他感到了一种莫名的危机感。那是征战沙场多年的他,从战火中靠着数度死里逃生后而得出的第六感。他也说不出到底哪里感觉到不妥,但也许正是这种没来由的说不清道不明的古怪感觉,让坐在汽车里的他,不由得皱紧了眉头。

缅甸,不同于以前他参加过的任何一个战场,这里,是陌生而又充满危机的。他们,所有人,是一支完全缺乏国外作战经验的军队。因为自元朝成吉思汗以后,中国军队几乎没有去到国外打过一仗,放过一枪。向来安贫乐道且并不好战的中国人,早已忘记了曾经他们的祖先也曾有过厉兵秣马、四海征战、令世界为之胆寒的岁月,今天中国人的血液里,流动的只是向往宁静生活的安定因子,小富即安几乎是全体中国人最深远的梦想。

可是,现在,他们却不得已踏上了一条出国作战的道路,要在他人的土地上与另外一群不请自来的“强盗”作战,前路漫漫,究竟是凶是吉,无人能知。不过,孙立人唯一心里清楚的是,不管前路如何多舛,命运如何崎岖,他都不怕。因为他有手下近万的同袍弟兄们,他还有他的新三十八师。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七十六章

远征军一路长驱直入,直到过了腊戍镇,大部队开始换乘火车,向南开进。大军渐渐地开始深入到缅甸境内,不断接触到一些令人不安的情况之后,所有人的头脑里才有一个意识,明白缅甸并不是象一开始看到的那样美丽、神奇,它已经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