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2 / 4)

云翻滚着的天空,禁不住在心里想:是要变天了吗?真的,真的要变天了吗?逸之,我该怎么办?逸之,这个时候,若是你在就好了……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一百六十四章

1949年1月  上海

新年元旦刚过没多久,眼看离新春佳节已经近在咫尺。但上海街道上的气氛却几乎没有增添多少新年到来的快乐氛围,整个城市正在陷入一种巨变到来之前的颤栗与恐慌之中。

原本就紧张的国共内战局势,到了去年的十一月初,有超过四十七万的国军在辽沈战役中被共,军歼灭,东北重镇相继失守。随之而来的人心溃散,使国军的败势在不到两个月之内,从东北大地延续到了长江流域。

与国军溃不成军的狼狈相比,是共,军的气势如虹。从东北一路南下的共,军,在林,彪的带领下,在战场上势如破竹,如入无人之境,他们所到之处,所遇到的国军不是被全歼,便是起义投诚。于是,人数越来越多,力量越来越强的共,军开始朝着长江中下游逼近,几乎快要逼到了南京中央政府的鼻尖之下。

刚结束不久的淮海战役,打得惊天动地,无日无夜,血流如河,横尸遍野,令旁观者无不揪心胆颤。国共双方仿佛两只拼尽全力在搏杀的老虎,向着对方张开着自己的血盆大口,使出浑身解数的想要将对方一口咬死在自己的利齿之下。两个势不两立的政党,为了这场能够决定生死的战斗,各自派出了近百万的军队,加上动员参与的民兵,将近六百万的中国人,同胞手足,在广袤的中原大地上血红着眼睛撕杀着。

战争的结局从来没有谁能笑着全身而退。它从来都只有一个结局,要么失败,要么胜利。抗日战争,数以百万计的国军将士用生命换来了胜利的果实,换来了中国人失去的尊严。但,这一次,近百万国军将士付出的生命只能换来失败的惨痛命运。随着杜聿明的被俘、邱清泉的自尽,中国的半壁江山已尽数收在了共,产党的手中。

眼看着国,民党的统治大势已去、兵败如山倒,南京的中央政府也不得不正视这个悲惨的结局。于是,中央政府开始了南迁准备。北京故宫的国宝、中央银行的黄金几乎就在淮海战役打得不可开交的同时秘密的向着台湾起运。

时局动荡,人心飘摇。前方战事越打越激烈,后方各种谣言也是越传越沸腾。各种各样危言耸听的谣言在兵荒马乱之中越传越烈,引得民众也是人心惶惶不能自已。于是,民间的逃亡大潮在淮海战役失败后则开始越演越烈。

上海的各大车站、码头和机场,出现越来越多携家带口、带着大包小包行李出逃的人。很多人从硝烟四起的北方逃到了上海,还有很多人则从上海开始向更南的地方逃去。广州、香港、台湾、南洋、美国……火车、轮船、飞机,满载着无数对未来充满恐惧与不安的人们,向着他们自己也无法确定的目的地的驶去。

抗战八年的苦难尚未远离,国共内战的纠缠便已如影随形。一边是步步进逼的共,产党军队,一边是屡战屡败的国,民党军队。面对一个陌生的政党、面对一个未知的未来,很多人在观望,很多人在犹豫,还有很多人选择了离开。

1月27日,离农历新年的到来只有不到两天的时间。吴淞码头上,人头攒动,人声鼎沸。年关前最后一班从上海驶向台湾基隆港口的太平轮正静静的停泊在港口边,等待着起航的时间。船上旅客们正在登船,船下,苦力们正扛着旅客们的行李、商家的货物、各政府机关打包好的文件箱等朝着大船的肚子里装。

头等舱的豪华舱位全部客满,二等舱的客舱里也已经被挤得水泄不通,三等舱的舱位里更是被还在源源不断涌入的人群塞得满满当当,几乎连个下脚的位置都没有了。赶船的旅客们大多都是为了能在除夕前到达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