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4 / 4)

客们的注意。除了住在旅店里的客人之外,很少有人会特别驻足观察一下这幢建筑,或者至多是从导游的嘴里听说一些这幢欧式建筑的历史。

但,也正因如此,它在常年游人如织、香火鼎盛的普陀山景区之中,独具了一份难得的清幽。也为着这份有着独特民国气息的幽静,我最爱漫步在它的三层小楼之中,想象着六十多年前这里的一切,想象着1949年GMD覆亡前,这里会是一番如何慌乱逃离的场景。

那天傍晚,夕阳渐渐的落下,室友赶着要回房,于是,我也步履匆匆的从这里离开。明知我第二天还有时间再来,但,我还是忍不住驻足回头望了一眼旧楼门前绿树丛丛的花园。看着它,远眺它,这样静静的伫立在这里数十年的老建筑,依然优美的像一个含羞的少女,让人舍不得移开目光。

第二天上午,虔诚拜佛的室友还在各个景区徜徉,我已经基本结束了“普陀三宝”的参观瞻仰拜佛行动,中午时分在旅店附近的小街上买了一点吃食当午饭,又在花店里买了两朵紫色的莲花,慢悠悠的回到了旅店。

回到旅店的时候,正是饭点。旅店里有个文昌阁,名字听起来文绉绉的,好像是个古迹,其实也是老建筑改建后的古今结合产品,内部装修已经基本现代化,除了门楣和外墙壁上还能找到一点古旧的影子之外,基本上也只有它的名称“文昌阁”是个老名头了。

今天的文昌阁变成了很多旅行团包餐的地方,如果不是后来从百度上查了一下它的来历,不会有人想到,就是这个地方,这个叫“文昌阁”的地方,当年还是接待朱德、刘少奇等人用餐和下榻的地方。

那天我一走进去,就听见人声鼎沸,满眼所见皆是嘈杂不堪的人群。加上日照正午,晒得人发昏,听见这样的嘈杂的声音和纷乱的人群,只觉得头脑发涨,心烦意乱。我忙不迭的带着午饭,逃向旧楼,经过一个长长的楼梯,穿过一条不长的走道,就来到了满目绿色的旧楼屋顶花园。

就好像陶渊明来到了桃花源里一样,这里与前庭仿佛是两个世界。

屋顶花园里很安静,几乎没有人,除了我,就只有蓝天、白云、绿树、红花与清风。花园里种着许多绿色的植物和一些开花的灌木。不知名的小野花,还有紫红色与桃红色的杜鹃花,正在盛放。万绿丛中点缀着这些灿烂的红色,显得煞是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