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只能可怜的留在野人山中孤独的腐烂,无人祭奠,被人遗忘!你,实在该死!
每每看到枯坐在收容站里,面无人色的杜军长时,狄尔森的心头不是涌起无限的同情,而是不由得烧起熊熊的无名之火。他只要一想到他那些惨死在丛林里的弟兄们,想到那个排长临死前悲戚的哀恸,想到他手上这本笔记本里那一个个早已死去的人名,想到每天看见的一幕幕人间惨剧,他都无法原谅杜军长的无能,无法平息胸膛里那股几欲挥拳而上的怒火!
廖师长为他失去的那一个师几千人的弟兄们命丧莽林而痛哭流涕,可杜军长失去的又岂止是一个师的弟兄们!他就是哭干了此生的眼泪,哭瞎了自己的眼睛,哪怕是拿自己的命去还,也无法召回那些惨死在异国他乡的孤魂野鬼!
有一天,他还在寻找着笔记本上记载着的人名的时候,走到杜军长的营帐外,恰听到了从重庆军政部传来的经过粗略统计后,远征军各路败军的伤亡报告。那一串串触目惊心的数字,听得他站在营帐外,当即泪流满面:
第五军二百师、九十六师分别撤回国内,其中二百师师长阵亡,九十六师副师长阵亡,两师最后回到云南的人数,不到建制的一半。第五军部退至印度的残存人员仅1,205人,新二十二师仅剩3,121人。卫生队的女兵,进山时,共有45名,出山后,仅存4人。撤退途中,远征军三个军共有3万余人饿死、病死在缅北丛林。活着回国和撤到印度的不足5万……
这样的数字,听在任何一个军人,不,是任何一个中国人的耳朵里,都会感到彻骨的痛!如何能不痛?当年迈出国门的是整整的十万精兵,战车如云,豪气如云,铁流滚滚,中华铁军,何其壮哉!可是,而今,伤亡过半,撤退减员竟是战斗减员的2倍!这样的惨烈结局收场,如何能让人的心不痛?如何能不让人痛恨杜军长的无能?
那一天,那一刻,狄尔森再也无法忍住积压在心中许久的痛楚与愤怒,冲进了营帐之中,尽管有警卫人员的极力阻拦,但他还是愤恨难平的将手里那本“死亡名单”狠狠地朝杜聿明的脸上摔去,嘶声力竭的指着杜聿明的鼻子痛斥:
“杜军长,您是委员长信任的战将,也是我们这些小人物敬仰的大人物。出征缅甸前,我们相信您能带着我们打回国去,我们相信您能带着我们打出一个个大胜仗来,扬我国威,耀我中华。可是,您带给我们的是什么?是什么!您带我们走的是一条怎样的路?不是凯旋路,而是黄泉路,是通向阎罗殿的鬼门关!
那么多人,那么多的弟兄们,都曾经那么生龙活虎的、活生生的棒小伙,可是,我却不得不亲眼看着他们悲惨的死去!他们不是被鬼子打死的,而是您亲手害死的!您害死的都是我们自己的兵啊,您害死的都是一条条曾经奋勇杀敌的好汉啊!您和那些厚颜无耻、残害同胞的汉奸有什么区别?就是您,用您的手,亲手害死了他们啊!
他们就算不是什么金贵的人物,是草民,是大头兵,是没人在乎的小人物,可至少,就是要死,也该抱着枪,死在与鬼子战斗的枪口下,也该是为国捐躯,死得其所,至少要死的值得!可是,您却让他们全都凄惨的死在了该死的野人山里,让野兽、沼泽吞了他们的遗体,让他们孤苦无依的死在那样可怕的丛林里!是您,是您让他们死得那么冤枉,那么无辜,那么的不值得!您不感到愧疚,不感到对不起他们吗?
为了您可笑的面子,为了您的胆小怯懦,为了您所谓的服从军命,您不肯退去印度,不听其他人的劝说,执意要走那条最艰险的路,结果呢?结果呢?您弄失了缅甸,弄丢了自己的部队,放弃了滇缅公路,放弃了那些一路追随着您从国内而来的将士们,一路损兵折将,大败而逃。最后,当我们几乎快要被鬼子给堵在口袋里灭掉的时候,连一条想要逃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