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一边狠心离开,一边又频频回头。

为什么你活在当下,却总牢牢盯着过去。

其实你知道答案。

因为你懂得自爱,却从来不觉得,比起过去,你成为了一个更好的人。

曾经的你以为,你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父母疼爱,家境殷实,你在父母和社会的保护下自由健康地长大,不存在任何物质上或情感上的缺憾。

小学毕业,你的父母费尽周折将你送进大城市读私立中学,你终于从一种幸福到无知的状态中脱离,体会到幸福有时也是以酸楚为基底的。

大城市与老家的落差、两地教学质量和生源质量的差距,让你像刚从井底爬出来,被天光刺伤了眼。那些在小城里时兴的东西,在大城市不值一提;你曾是别人家的孩子,聪明懂事,一学就通,在新的学校,你却只是个跟不上课程,也没有任何见识的“土包子”。

你的母亲辞去了老家稳定的工作,与朋友一起做起了小生意,以便能有更灵活的时间照顾去外地读书的你。当你怎么学都吃力、次次考试倒数的时候,父母的聚少离多也让他们之间爆发了矛盾和争吵。

每一次,他们和好的理由都相同。这个理由让你倍感压力:“这都是为了我们的儿子”。

好在,幸福快乐的童年给了你莫大的支持。你体谅望子成龙的父母,也比同龄人更早、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

初中的三年,你学得比谁都刻苦。眼看着成绩一步步提上来,你的自尊心和虚荣心渐渐在这座繁华的大城市安定下来。你不再既羡慕又嫉妒地偷瞄同学手中的奢侈品,不再明明好奇却装作不在意他们聊天的内容,更不会在高楼林立的大都市心虚恐慌。

你学会大方表达自己的羡慕与向往,也不在意他人明白你的普通和平凡。

你纯粹的幸福又回来了。那一年中考,你高分考入了向往已久的名校。成功的喜悦冲淡了你三年来的苦闷,也让你父母之间的感情得到了强有力的修补。他们给你在学校旁租了一个小小的房子,一家人在租来的家里吃第一顿饭的时候,你竟在这座大城市找到了归属感。

青春期的你早早地沉淀了自己的虚荣心,这让你多了些莫名的清高自傲。因此,最初你听闻有关梁倏亭的事时,你是不以为意的。你对他甚至还有点不屑。

梁倏亭开学后一周才“姗姗来迟”。处在更高阶级的人,气质显然不同。同学们对他的相貌和家世议论纷纷,你却不听不问,置身事外。

但是,你无法否认,当班主任安排梁倏亭坐在你身边时,你的心跳猛地加快了当然不是一见钟情,而是你感到了被关注、被讨论的压力,你紧张,又杂糅着小小的兴奋。梁倏亭坐在你身边的事实让你变得特别了起来,而少年人总在潜意识里渴望变得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