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50(5 / 26)

大宋道医 天雨欲晴 60961 字 3天前

政多年依然屹立不倒,深得圣心。范公为人刚正不阿,心忧天下,自然看不惯吕相得过且过,明哲保身的行事作风。因此数次上书,直切吕相当政的要害。”

苏衡安安静静地听着,贵生道人却不满了:“为师辛辛苦苦说了这许多,你怎么也不给点反应?”

“……”不是您老人家让我不要打断您讲故事的吗?

苏衡心知若是不顺着他师傅的意,还不知道他会折腾出什么别的花样,这样的话今夜就别想睡了。因此,苏衡虽在心中叹气,但仍然配合地给他师傅“捧哏”:“那范公都批评了吕相什么?”

贵生道人这才心满意足地继续说下去:“这可就多了去了。比如虚报政绩,比如操纵朝廷用人大权,比如掩饰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只求稳居相位等等。”

“哦,那范公与吕相闹矛盾,又干尹判官何事?”苏衡继续“捧哏”。

“这不是快说了吗。范公屡屡攻击吕相,吕相自然要在圣上面前为自己辩护,并以‘越职言事,荐引朋党,离间君臣’的罪名弹劾范公,我方才也说了,这吕相简在帝心,吕相与范公之争,圣上最后还是偏向了吕相。范公被撤掉天章阁待制官职,贬谪出京,去饶州当了知府。范公为人忠直有风骨,朝中不少人皆以他为楷模。此事一出,朝中有志之士纷纷上书进谏,求圣上收回成命。尹洙就是其中之一。”

“原来如此”,苏衡若有所思,“患难见真情。君子之交,莫过于此。”

“那尹洙不是第一个上谏的,却是头一个主动请求贬谪的。”贵生道人今夜颇有谈兴,又说了一些细节,“当时最先进谏的是集贤校理余靖。余靖替范公陈情,似乎反过来坐实了范公‘结朋党’的罪名。尹洙不服,当即站出来说,‘仲淹与臣义兼师友,仲淹因朋党获罪,臣亦是仲淹之党,不可苟免’,于是,他便被贬去监唐州酒税了。”

苏衡眨眨眼,这位尹判官也是很刚。求仁得仁,最后与范仲淹一同被贬出京去了。

“那西京留守推官蔡襄还为此作了五首诗,名《四贤一不肖诗》,借以颂扬范公以及为范公进谏陈情的尹洙等人,斥责谄媚吕相支持贬谪范公的小人。这首诗传播甚广,就连那契丹的使臣也悄没声儿地买了诗作刊本,带回国偷偷品鉴。”

苏衡听到前面还没什么反应,等听到契丹使臣那里,顿时啼笑皆非:“师傅,您也说是‘偷偷’,这么隐蔽的事情,您怎么知道?”

“逍遥那老家伙说的呀。有个道士去了契丹幽州闲游,在那幽州馆内的墙壁上看到了那五首诗,回来就告诉了自家师叔师伯师兄师弟,一传十,十传百,就都知道了。”

“……”苏衡叹为观止。

昨夜听故事听得晚,苏衡睡得迟了,今日一早醒来,只觉得脑袋有些昏沉。

“乖徒儿,要不你再睡一会儿。”贵生道人显然知道谁是造成苏衡熬夜的“罪魁祸首”,也不敢再折腾他了。

“不用。我这就起了。”苏衡闭了闭眼,又揉了揉太阳穴,动作利落地掀被下床,“师傅,您今日不是与张知州有约,要与他商谈伤病营的事情吗?”

贵生道人捊胡子的动作一顿,然后若无其事地缓缓点头:“……嗯,是的。”

苏衡见状,心中了然。师傅,您果然忘了。

“张知州忙得很,轻易不见外客。我们托熟悉的军头递话,好不容易才等到张知州同意接见。师傅,您可千万别迟到了。”苏衡不放心地叮嘱道。

“我记着呢。忘不了!”贵生道人死鸭子嘴硬地摆摆手。

第43章 第43章病营改造

知州府内栽种了不少柏树,夏蝉隐匿其上,知知不休又旁若无人地发出恼人的鸣叫,聒噪得很,使得事忙的延州知州张存听得心头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