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138(5 / 38)

第132章

很久以后, 有人提及当年郭店村人一窝蜂跑去丹江对岸另外省的竹坑乡打工挣钱,都说是这个叫姜崖的年轻男人太过狡诈,把年轻仔郭永宁当做棋子, 给他活儿干, 给他好处,让他反向回村鼓动其他人“叛变”。

郭永宁从一个啥都不会啥也不是的小子, 摇身一变成为方圆百里最有钱的人,而姜崖则在政途上越走越高,两人多年前的这段历史被人编纂,变成了“郭永宁和姜崖勾肩搭背,互相利用, 一个做白手套,一个做幕后老大”……后来的后来,两人已是暮年, 听到这样的传闻,皆笑得乐不可支。

不管这段历史如何以讹传讹,此时的郭永宁不过是刚发现挣钱门路的有些小聪明的二十岁年轻人,而姜崖则是身上有万千压力的政府办事员。

两人不管从生长经历还是教育基础,还是三观角度都非常不同, 可有一点,这两人近乎一致, 那就是:未来就在不远处,未来充满希望。

此时此刻,郭永宁身后这几个人,也是一脸渴望地盯着姜崖看,生怕从他嘴里听到不行两个字。

“哥?”郭永宁吞了下口水,“行不行嘛?他们都是我的朋友。年轻, 有力气,手脚干净,不偷不抢,就是想挣点钱。”

姜崖笑起来,“行啊。咋能不行啊t。”-

这五六个人当即跟着郭永宁去了工地窝棚。条件差是差了点,可家里也好不到哪里去。

好歹这里包吃包住,下班后想回家,走几步路就到了,两头都能照顾。同村几个人凑在一起,看起来力量大,也省得码头村人人多势众欺负他们。

只是第三天,这几人的父母叔伯就找来了,气势汹汹,表情不善。

然而,这群人冲到工地,瞧着自家孩子好端端地爬在脚手架上忙上忙下,虽然汗出了一身,晒得黢黑,人在笑,人也全乎,他们想象中的“强行拐走的”、“受人欺负的”、“打黑工”的场面压根没有发生。

恰好这时饭点到了,郭老娘和另几个老娘们敲着锅,喊大家下来吃饭。饭碗里的菜和米都冒了尖,吃完饭每个人还能美美地喝一碗冰冻过的绿豆汤,大中午太阳毒,这些人还能在阴凉处休息……

这群人突然发现找不到吵架的点了。

也是奇怪,码头村人怎么变了性?啥时候变得这么大度,连郭店村人过来抢活干都能容得下?

这几个年轻人正仰头喝绿豆汤,脸上的笑还挂着呢,却瞧见自家人出现在这里……

第一反应就是跑。

没等跑两步,被郭永宁喊住,“跑啥跑?我们又不是做贼了!”

几人讪讪驻足,回头瞧着表情复杂的长辈们。

王学海早等着这一幕。知道这几个年轻人来之前并未告知父母,他纠结过,害怕到时候又闹得大家不安宁,跑去问姜崖,姜崖只说没事。

没事?

甩两个字就把王学海怼回来,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他站在中间,左看看右看看。

左边的年轻人害怕地不敢抬头,右边的长辈们处于想发火但不知道为什么还没发火的境地。

王学海眨了眨眼,“来都来了,不然,我带你们到处转转?”

长辈们咳咳两声,竟然真跟上了。

脚手架搭建得结结实实,还有网兜罩着,既免除扬尘,又能兜底做安全防护。伙食部虽然简陋,但干干净净,米面油全堆在那里,一看就不差钱。工棚里全是大通铺,味道不好闻,但好歹淋不着雨。

王学海还主动领着他们翻看了过去几个月的工资账本。所有人每个月挣多少钱,大家都能看到。原则就是多干多拿,干好有奖。

这几个老头老太太眯着眼,不约而同地看到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