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0(24 / 56)

连语言都一样。两岸通婚多,且结成亲戚,关系不应该这么紧张,可这事事关吃饭问题,庄稼地不被淹,就有口粮吃,谁也不肯退让一步。

姜崖听了本地人说了半天才知道,但凡丹江发洪水,双方损失都会非常惨重,然后把怨恨的目光投向对方,以为这一切都是因为对方修的丁坝导致。

1973年6月,竹坑乡人上千人气势汹汹冲过去要求对面的白浪镇炸毁自己的丁坝,他们拿着各种农具,铁锹、锄头、镰刀,高高举起,目眦狰容。对面的白浪镇人当然不是好惹的,男人、女人、小孩、老人全手拿家伙,势必要与竹坑乡的人斗个你死我活。

确实在冲突中有人员伤亡。这加剧了双方之间的仇恨,任凭哪层领导下来调节都无济于事。两岸村民还制定了严格的规矩:不许过河。谁要赶偷偷过河,立马会被唾沫星子淹死不说,还会被赶出村子。

后来冲突不仅仅是拿农具打架这么简单。丹江东岸的人会半夜跑到西岸把对方的丁坝炸掉,丹江西岸的人则会在他方河漫滩上埋地雷埋炸药……

现在听起来这些事儿简直匪夷所思,可确实是丹江两岸人民争夺那点稀有的河漫滩种庄稼,迫不得已采取的举措。姜崖听后大为震撼。

葛兴国说75年冬天的时候双方甚至各自岸上设立哨兵,架起枪炮,准备炮轰对岸。这件事直接惊动了中央,最后在两省水利部和农业部的调停下坚定了七六协议,双方各自暂时搁置矛盾,t拆除了部分丁坝。

然而1983年的一场洪水再次冲毁庄稼后,双方立马再次修建丁坝,到了93年,这段三公里多长的丹江两岸修建了20多处丁坝,洪水在这里绕来绕去直接绕晕了路,索性不管三七二十一,将两岸房子冲毁的更多了。

前年也就是95年的时候,水利部批准了丹江两岸水利纠纷河段防洪工程规划。按照九五规划,在这段有纠纷的3.5公里河段内,所有挑水丁坝将会被拆除,还会对河道进行清理疏浚,并按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统一修建、加高加固两岸堤防。

这本是长达五十年纠纷的最终章,然而因为这项工程会侵占部分河漫滩,让大家伙少种庄稼,结果当年就被迫停了工,一停停到现在。

要实现姜崖的设想,一方面需要将堵塞的淤泥清理掉,另一方面还要将丁坝拆毁,在临河一面修建吊脚楼……

两岸村民把河漫滩看得比眼珠子还重要,姜崖的举措每一步都在踩雷,而且踩的是大雷。

梁有仙听得直摇头,“不行不行。姜崖,你在竹坑乡干得差不多肯定是要往县城里当大官的,可千万别招惹河里的事。稍不注意就万劫不复啊。”

宋香巧也劝他不要轻举妄动。

金竹村在山腰,祖祖辈辈就靠着山窝窝里那点地刨食吃,老天爷让吃饱饭就吃饱饭,老天爷让饿肚子就只能饿肚子。码头村和对面的白浪镇靠的可是河漫滩里大块肥沃的土地,金竹村人又羡慕又不羡慕。羡慕的是人家好歹能种大片庄家,吃得饱穿得暖,不羡慕的是为了这点吃食,他们需要拿起农具武装自己,为了保护丁坝闹出人命也不停休。

现在金竹村很多人不用靠种地就能过上好日子,码头村人还要护着自己在河漫滩的地才能吃饱饭,宋香巧只能说,各凭本事挣钱,其他的她也管不了。

姜崖说的天大的事,确实是天大的事,他们两个人帮不上任何忙。

一时间,姜崖不知道说什么好。

为了这件事,这几天他跑去县里水利局,交流一番后,对方直摇头,说这件事天皇老子来了都不敢招惹。他们水利局根据上层领导指示,派了挖掘机,派了建筑队,刚动了一点河漫滩的地,就被当地村民拦住,死活不让他们再搞下去。

水利局的人说得很直接,那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