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20(5 / 42)

还是针对个人玩的玩具烟花,旋转的,喷射的等等,太常见,太普通。他在一本杂志上看过日本举办的烟花大会,璀璨如花,飞流如瀑布,像在黑色幕布上泼出来的奇美世界。这种烟花飞得高,炸得大,流光溢彩,就是一出用火和烟演绎的大戏。

姜崖也知道,于厂长其实之前发明过一种高达五十米的礼弹烟花,好看是真好看,t只是成本太高,买的人非常少。

于厂长见姜崖并不是一味地批评,且对他的花炮厂非常了解,脸色越发缓和,让姜崖提出他的想法。姜崖把丹江烟花节的策划方案拿给他看……厂长看着看着竟然眼圈泛红了。

王学海:? ? ?他写的材料竟然如此感人?

他本人竟然不知道!

于厂长看完后,掩卷长叹一口气,说他小时候听父亲提及过竹坑乡这个水陆交汇之处,百舸争流,商贾咸凑,是多么的繁华,令人向往啊。

没想到历史的车轮骤然将它碾压,压扁,压碎,几乎消失在历史的大雾中。

可此时此刻这里的人又强撑着手爬起来,势要冲破这大雾,再次站在历史车轮得前面!

跑!跑!跑!一定要比车轮快,才能不被抛弃,不被遗忘……

这不由让他想到自己。

他家世代做花炮,祠堂里除了供奉列祖列宗外,还会供奉花炮之祖李畋。

可以说花炮贯穿了他们家族枝繁叶茂的每一处细节,养育了他们,也成就了他们。清末那会他家的花炮远销蒙古,生意做得热火朝天,然而帝国主义的铁蹄袭来后,长达数十年的沉寂中,再也听不到庆祝祈福的烟花声,直到解放后情况才渐渐转好。

然而随之而来的饥荒动乱又让所有热闹陷入沉寂,直到改革开放后,大家伙日子好过后这里的花炮厂越办越多,他家的花炮厂在他手上又渐渐有了起色,然而历史总是如此,总在人们看到希望的时候又给予重头一击…… 1993年北京率先实行全域禁放烟花鞭炮,随后广州等城市也紧跟其后,大政策下,没有人认为花炮产业还是朝阳产业。

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再有不自觉的人偷工减料,恶意竞争,花炮生意更是难做。

于厂长不是没想过放弃,可他没法给祠堂里的牌位们交代。所以看到同样遭受命运磋磨的竹坑乡人还在奋力挣脱历史的迷雾,甩掉困境的束缚,一时间他难掩慨叹。

既然都是想做事的人,那有什么需求,什么问题更容易摊开在桌面上谈。

双方顿时找到合作的价值。

姜崖想要一鸣惊人的烟花效果,不仅要漂亮,还要一两个丹江烟花节专属的ip礼弹烟花。唯有如此,如此大费周章的烟花节才有可观看性,才具有发展的可持续性。事关成本和技术,时间紧任务重,需要于厂长慎重决策。

前去湖南找花炮厂是去年10月份时候的事,于厂长第一次带着样品来竹坑乡是11月份。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制定了三套方案,高中低三个造价,先不说效果如何,至少这份真诚非常珍贵。乡政府班子也是第一次搞这种事,没有经验,全靠摸索。

于厂长用连环画似的图纸告诉大家到时候烟花绽放是什么效果,并保证到时候呈现的现场效果也会如此。全程时间控制在20分钟到30分钟分钟内,当然时间越长,成本越高。

最后经过几轮会议,集体决策后,选择了以快速连续发射烟火、20公分直径烟火弹以及独创烟火三个组成部分的最优方案。

性价比最高,效果又不错。

其中独创烟火这块就是姜崖反复强调的一定要做出丹江烟花节独有的特色烟花。这个方案至今保密,只有参与会议的人才知道。

过了大年初六,连胜花炮厂就派人来布场。大家伙都跑去江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