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掏门票,还是买特产,就是要挖空心思,把获取收益的目的巧妙地藏在这场文化大戏中。
那张裕葡萄酒博物馆最主要的目t的就是卖酒。说透这一点没什么不好意思,也无需觉得太直白。
人总要赚钱,与此同时才能谈文化,讲情怀。
姜崖心中有股热潮在涌动,其实在来拜访毕建中之前,他在心底隐隐约约已经有了些想法,但他想着自己毕竟对酒类不懂,怕搞砸了辛老爷子人家祖祖辈辈的心血,所以才跑来这里讨要真经。
毕建中拿出这本画册,讲了张裕葡萄酒的发展经验,这些竟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
“那咱们怎么整?也建个博物馆?那可要非常多的钱啊!”童逸民喊道。他是生意人,生意千千万,什么都离不开钱。
姜崖:“咱们比不过人家张裕葡萄酒财大气粗,历史醇厚,但他这个思路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
毕建中看向他,“小姜你说说看。”
姜崖沉吟片刻说他原本就在思考如何把竹坑乡明清一条街盘活。这个曾经的省内四大古镇如今发展最为落后,的确不容再落后下去。这次山歌赛让他看到的一点希望,游客对这种古街还是非常感兴趣的。
浩渺的丹江孕育的关镇码头,曾经在这里发展繁荣的各种亭台会馆,香火旺盛的寺庙道观,当然也包括像辛家酒铺这样的特色店铺,都是这条古街的组成部分。游客来玩,除了看古色古香的建筑外,目前找不到什么地方体验古镇古街的生活,只是干巴巴地溜达一圈,半个小时就结束回去了。如何把游客留在这条街上,如何让他们体验这座丹江上游最著名的古镇,是盘活古街最核心的问题。
若是像辛家酒铺这样的老店能开门营业,让游客沉浸式体验酿酒过程,并了解白酒历史,甚至参与搅拌原料,参与蒸馏封坛……说到这里,姜崖更兴奋了,“咱们竹坑乡那些原粮种植区,也可以利用起来。游客可以亲自体验种植高粱玉米等等,体验劳动乐趣……”
这是一盘大棋。不仅仅要把辛老爷子的老酒厂盘活,而且要把明清一条街都盘活。当然辛家老酒厂会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就看接下来老爷子同不同意,还有投入资金从哪里搞来。
“这能行吗?”徐红霞率先提出质疑。在她眼里,卖饭就是卖饭,卖酒的就是卖酒的,怎么到了姜崖嘴里不能直直白白地卖饭或者卖酒,非要拐个弯跟文化挂上钩才行。
童逸民虽然觉得姜崖说得这个想法不失为好方法,可这中间的困难也太大了吧,他现在随便一想就能想出好几个:比如老酒厂要改造成容纳游客参观体验的地方,那需要钱来改造吧;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可总要花钱打广告吧,还是需要钱来解决;辛老爷子眼瞅着六十好几的人了,身体和精力都有限,搞这么大阵仗他一个人肯定搞不定,这要请人来搞,肯定也要花钱啊,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想想就头大。
辛老爷子听后半天也没说话,他拧着眉又把张裕葡萄酒博物馆的画册翻了好几遍。
倒是毕建忠听后忍不住夸赞道:“小姜,你小子年纪轻轻想法挺多,而且都挺好的啊。”
姜崖笑了笑,“那还是在毕会长的启发下我才有这么多想法啊。”
毕建忠看了看其他人,他也料到大家伙会存在怀疑犹豫的想法,他沉吟片刻道:“我们白酒协会的职责就是扶持白酒企业发展壮大,我们欢迎并支持像赊店老酒这样的大厂,我们更想扶持像竹坑香这样的具有一定历史文化底蕴的本土白酒……”
他又拿出一份文件,“上半年我们协会抽出一定的自有资金,并且联合了熟悉的投资商,正好准备再扶持一些本土白酒品牌……赶巧了,今天遇到你们。”
*
回竹坑乡的路上,童逸民忍不住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