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氏的反应速度比沈维忻想象的还要再慢一些。
等沈维忻在七溪矿区都搭好了地表工事,还有余力分兵去控制了七溪河的水闸,连凉山至高平再到龙州的驿站粮道,每隔十五里都设置了一个,后勤补给路线都补齐了。
而大量的铜铅五五比的劣质铜钱随着阻隔的商道流落到了升龙城,原本丰收季下跌的米价却从每石八百文飙至两千五文,但是铜钱和白银的比例同时也从一两银兑八百文贬至一千五百文。而食盐更是从原本的每斤十文暴涨至了五十文。
整个升龙城的经济一个月内就开始瘫痪,不少的百姓惊慌的将家中的铜钱换成白银或者物资,反而导致铜钱进一步贬值,很多商家为了不亏本,开始使用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
而王恒宇这个时候再将囤积的食盐去市场上购买粮食,转手走海运,借由红旗帮的名义运回大琉球。
郑氏的地盘上,经济的混乱还在延续,海上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圣卡特琳娜号的陷落传遍了整个南海海域,同时也间接的影响到了刚和西班牙人签订合约,准备接受对方青铜火炮技术的郑氏。
焦头烂额的郑氏即将面对一个和荷兰人联合后迅速崛起的阮氏。
而等他反应过来的时候,升龙城早已经有饥饿的灾民开始冲郑氏粮仓,而守将阮文雄下令火铳队镇压,却在火药桶中发现大量黄泥,炸膛事故导致东门失守。
整个升龙城乱成了一锅粥,原本还在高平以逸待劳的沈维忻根本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直接带着一小支火炮队从凉山而下,奇袭了升龙城。
凭着手中的火器和火炮,以及手下精锐巧妙的配合,仅仅只是三百人,却打出了三千人的效果。
如果不是郑氏反应了过来封锁了城门,升龙城都几近易主。
顺着线索郑氏才发现了隔壁的高平不知道什么时候早已换了天地,先是商路断绝,盐铁垄断,而城中导致物价暴涨的劣质铜钱也隐隐透露出了高平的身影。
而那些劣质铜钱,不知道什么时候还混入了郑氏的军需库中,而到了发饷日,郑氏的士兵领到了那些劣质铜钱时,才发现铜钱的价格早已跌了三倍,原本的军饷很快就连一石粮食都买不到了。
顿时军中哗变,要不是郑氏临时调了一批白银充当军饷,只怕已经要镇不住这场面了,但是大量的白银流出,即使是郑氏也是心疼不已,毕竟在大魏强烈需求的引导下,只有白银才能购买大魏的货物。
随后,郑氏就发现,市面上的白银以一种极其不正常的方式在流失。
因为,高平,早已垄断滇越盐道和铁矿。
想要盐铁,那就拿白银来换吧!
不仅仅是安南,旁边的暹罗(泰国)与琅勃拉邦(老挝)也开始陷入了资源紧缩和货币通胀的情况,毕竟这两个与安南相邻的国家也是依靠着滇越盐道。
靠海的阮氏,原本因为大魏的关税而导致大量的贸易损失,结果在郑氏货币危机的对比下,反而依靠着港口贸易和荷兰人大赚了一笔。
所有的事情全部堆积到了一起,无力处理西班牙人和荷兰人的海上官司,郑氏自己都已经自顾不暇了,一边派兵加紧了对河阮氏的预防,经此一役,荷兰人和阮氏的合作肯定更为紧密,为了防止阮氏反扑,边境的军力必须提升。
另一边郑氏还要紧急集结军队,在一团乱麻中,将责任全部推到了高平莫氏身上,顶着民间沸腾的民意举兵北上攻伐莫氏。
他倒是没有怀疑过,这一系列的事情是不是隔壁那个北方大国的手笔,虽然有点诡异,但是怎么看都像是高平莫氏的垂死挣扎。
毕竟北方大国的行事作风一向是强军压境,骑兵在前,以势夺人。
况且按照他的消息渠道,大魏还在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