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150(5 / 26)

些。

短发虽然需要时时修剪,但是习惯了之后,不管是从卫生方面还是从精气神方面,都有不错的提升,也因此带动了大魏民间男子短发的风气。

所以没人用奇怪的眼神看着石橙,只当她是刚退伍的小兵,大多人倒是用欣赏的目光扫过周云,因为她的确气质不凡,一看就是女吏出身。

大魏早先虽然风气相对闭塞,但是在几番生死战乱后,随着官吏考核不分性别,唯才取仕,大量的女子进入朝堂后,反而倒闭整体风气趋于开放,朝臣反抗无果后,也就认了。因为宋时她安排下来的活是真的多,而且啥都要数据化,算的人头昏脑胀。

修改后的考成法就像一把贴骨刀,随时贴在他们的脖颈之上。就他们这把老骨头

没有吏员帮忙是真的干不完。

大量女吏都被派遣到了地方,不仅要各地巡检,还要考核评估,遇到渎职之辈还要处理善后。

而人一旦有了权利,有了傍身的技术和见识,那腰杆自然也跟着挺直了起来,走起路来也从弱柳扶风变成了英姿飒爽。

一开始纵使不习惯,也慢慢的习惯了。

不过一开始女子为官多少也有遇到些浪荡之辈,从朝堂到乡野,总有些人分不清上下尊卑,但是大魏即处于战时,律法严苛也实属正常。

不到斩立决的案情,大多以流放判处,只是流放四千里还是八百里的区别。

远处有远处的宏图大业,近处有近处的苦役矿产。

实在不行,反正基建总是干不完的,丢进去修几个月的路,挖几个月的水利设施,再把城建翻新排水设施重新规划规划,一顿上下打点下来,再浪荡无理之人也变得知情懂礼了。

老实说,在这方面,宋时多少是有一点钓鱼执法的。

毕竟故土难离,不钓鱼一波,所有的人都死守在一个地方,怎么能有人力去开疆扩土,去上阵杀敌,去创家置业…

代价就是,偏远地区暂且不论,起码下到县上,整体治安还是为之一清,清田分亩后,不少往年在街上闲逛的地皮无赖浪荡子,现在也纷纷不见踪影。

虽不至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但治安也有了极大的改善。最起码来自海外的粮食和高产的异种,极大地改善了粮食不足所导致的人地矛盾。

而粮票制度,虽然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运输的浪费,也限定了粮食的运转,切实供应到所需要的人手上,而不是被士绅豪强操控在手中,随意涨价。

而人一旦能吃饱,很多矛盾就会无形之中消弭殆尽。

周云带着石橙在雒县的主街道中散步,看着日头到了中午,两人走进一家看起来生意颇为不错的酒楼,她一边给石橙点菜一边侧耳听茶座之上的众人八卦。

周云原本是带着女营充实新搭建的巡检司,巡查天下的。

结果带着女营的人才从山东巡查到了山西,山西煤矿乱局还没处理干净呢,就被宋时安排了新的任务:

探查江南奴变源头!

这个任务实在来的蹊跷,毕竟随着闯王南下江南,江南鼠疫的爆发,宋时强行带兵将各府县逐个封锁,拉起奴变的那群反抗之人大多被清理了。

明面的奴变好像解决了,而隐藏在奴变深处的矛盾却没有解决,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那么奴变只会一次次的重复上演。

而那些只是接受过简单训练就拿着规划手册上岗的官吏,很难理解:

民乱的源头,是因为有不公。

这也是宋时安排周云过来的目的:

找到奴变的核心。

因此周云带着女营的人分批在江南各地,一边履行巡检司的任务,清除贪官污吏,一边探查奴变的详细信息。

顺着运河从扬州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