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0(22 / 31)

菌感染的抗生素对付寄生虫引起的疟疾,这专业也不对口啊!

陈渔适时接过了话:“疟疾这个东西,我们自有办法,郑掌柜不用担心。只是迁居流民去大琉球一事?!”

郑一盛看着对方十分有把握的样子,心里也有些犹疑,毕竟现在的南洋大开发,最难的地方就是感染疟疾后的死亡率,如果永明城真的能解决疟疾,那么南洋以下的那些地方,对于郑氏来说还不是出入如无人之地。

但是大琉球太重要了,而且从永明城到琉球国的贸易路线,已经被永明城侵吞了一大半,如果放弃大琉球,那就是眼睁睁的看着对方把触角伸到了南海边上,谁知道他们下一步想要干什么,才两年的时间就能从原本荒芜人烟的永明城发展到这里,再给他们点时间,郑一盛简直不敢想。

见郑一盛还在犹豫,陈渔不得不下点猛药了:“大魏其实也知道,岭南和闽地,山多地少,人多田少,想要生存下去就只能另辟蹊跷,非民之过也。如果郑氏愿意帮忙,我们可以以大魏官方的名义,分封南洋诸民……”

这是之前宋时和陈渔商量了很久才谈下来的说辞,毕竟之前宋时就反复上课的时候给他们说过,现在的大魏,土地和人民的矛盾到底有多么深重难解,红薯玉米和土豆这些大产量不挑剔土地的外来物种,确实可以解一时的燃眉之急。

但是除了粮食外,大量的具有农耕经验的流民更需要大块的土地耕种。而现在的大魏内陆已经没有那么多的土地,永明城的冻土随着小冰河时期的不断持续,在百年内,没有实现工业化收割的时候也并不适合大量的人口居住,只有热带更肥沃的土地才能容纳更多的人。

郑一盛眼神一震,有些不敢相信。

毕竟几百年来,自从郑和去世后,大魏再也没有扬帆远航的兴趣了,即使沿海地区的百姓饱受倭寇之苦,官方也不过是例行的剿匪罢了。大魏沉浸在万国朝贡天朝正朔的幻想之中,对于世界以外的一切都慢慢的失去了兴趣。

对于离开大魏这上国之邦而久久不归的百姓,先是禁止待在海外超过一年,对海商而言,这只是些许不便,但对耕种为主的农民则是很有力的吓阻。而后面更是宣布海外之民非国民,脱离了大魏的海外侨民,就如同脱离了羊群的羊,几乎得不到一丁点来自国家的安全保障。在南洋,哪怕是那些西洋人没有入侵之前,暴力排华活动频频发生,而那些贪婪的西洋人来了之后,这样的事情每隔几年就会来上一波。

不管是海商还是异地的侨民,无一不是在海外经历层层收割,不是贿赂就只能逃跑,或者双管齐下,但是往往也并不一定能得到很好的下场。

如果大魏愿意改变他的态度,给予他们哪怕只是名义上的支持,那他们在南洋的境遇立刻就变得不一样。

察觉郑一盛态度软化,陈渔立刻乘胜追击:“我记得之前的时候,红旗帮的前首领汪一,就是从马尼拉的洋人屠华的时候从吕宋跑出来的,此等行径,如果大魏在大琉球驻军,那么吕宋的那些洋人还敢这么肆无忌惮吗?虽然你们红旗帮在海外名声赫赫,但是终究不是大魏所任命官员,对上那些西洋人……”

郑一盛眼神游移,不敢当着大魏海军的面,说郑氏商行以及红旗帮在海外的时候是怎么样借用大魏的名声在南洋当地经商的。只是陈渔画的饼再大,现在的大魏也不是曾经的那个大魏了,如今连京师都丢了,他实在很难相信这会不会又是一次重复汪直被诓骗后的悲剧。

此刻旁边学堂里面的钟声悠悠的响起,连响了12下,原本安静的学堂瞬间传来了无数小孩玩闹的声音。

宋时扯了扯陈渔的衣袖,陈渔没有继续话题:“郑掌柜远道而来,想必也也是担心家人,现在到了学堂的下课时间,不如先去和嫂夫人以及侄子团聚一番!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