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0(1 / 29)

落匪 问尘九日 80820 字 1天前

第71章

得知薛鸷他们退守登封的第二日, 沈李二人依旧默默在房内静坐着,外头一丁点的风吹草动,也能叫他们心里警铃大作。

临近傍晚时, 屋外忽然响起了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沈琅心里顿时一紧。

这一日, 他既期盼底下有消息传来, 却又害怕有消息来。

这次来递消息的人变成了禾生, 大约是一路赶来都没有停歇, 下马时他身上已经汗湿了, 被李云蔚拽进屋后,他连喘了几口大气, 才开口道:“大爷他、他们没事,他叫你们宽心。”

“他有写信么?”沈琅问。

禾生摇了摇头。

他说完,沈琅便皱起了眉, 禾生虽然老实、办事也稳妥, 但唯独有一点,口齿并不是很清楚, 薛鸷叫他来递消息, 有□□成的可能性, 是因为手上没其他人可用了。

“倘若没有事, 他为什么不写信?”

禾生忙道:“大爷他、正守城呢, 一步都走不开, 所以写不了信。”

“程穆清呢?”

禾生被他盯住眼, 有些说不出话来,直把眼挪开看向一边, 才回答道:“程将军是文将……在后方驻守呢。”

“你不要瞒我。”沈琅说,“都到这时候了,他还叫你撒谎骗我么?”

良久的沉默, 禾生觉得脚下有些发软,有些站不住似的,坐到了凳子上:“程将军他死了……”

“留在东都城那一千余人,只逃回来几十个伤兵。”

沈琅追问:“你们还剩多少人?”

“不到七千,还有几百人是带伤的,咱们的军备太次了,一旦正面对上他们,完全是送死。”禾生顿了顿,才缓声说道,“不过城内倒有不少百姓带着耕牛、锄头、柴刀,说要来帮咱们守城。”

他的语速很慢,说一句顿一句,沈琅知道他每次说快了就要结巴,因此也并没有催他。

“百姓有多少人?”

“只算青壮,大约有两千人。”禾生仔细思索了一番,又道,“除此之外,也有千八百个老弱妇孺……大约都是抱着赴死的决心来的。”

李云蔚终于开口:“若是城破,他们大约也并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东都那儿的官吏百姓,连人影没见着一个,不知是早就跑了,还是缩头藏尾的不敢出来,”禾生一句一顿地,“也是登封县的父老乡亲们信得过咱们天武寨,才肯一起同心守城。”

……

薛鸷没想到县城内的这些百姓都会纷纷跑出来支援。

“那些当官的早跑了,”他听见前头那人道,“一个个读着圣贤书,修习孔孟之学,结果到了这险要关头,他们却是最贪生怕死的。”

“不能叫你们在前头冲锋陷阵,咱们在后头躲躲藏藏的,这算个什么道理?”

后边的百姓连连说“是”。

他们这些人即便不认得薛鸷那张脸,可多少也见过其中几个土寇,知道他们是从山上下来的,并不是什么朝廷派来的将军。

“那什么狗屁皇帝,狗屁的佞臣庸吏,倒还不如你们这些好汉们仗义。”

“既然左右都要死,杀他们一个也赚一个,不亏。”

“……”

听见他们这样说,不少人眼里都有了泪光。

他们这群人里,没谁是真当过兵的,要么是薛鸷带下山的匪寇,要么就是豫王急征入伍的田舍汉,手里除了锄头镰刀,便是木矛、铁斧一类的武器,别说甲胄,就连一身像样的衣裳也没有,大冷天的还穿得很单薄。

城外鞑靼的军队已经到了。

薛鸷知道他们再经不起第二次城破了。在带兵撤离东都之前,他特意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