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能当着孩子的面揭穿谢瓒伪善的面目,到?嘴的话只能硬生生咽下去。
谢臻怔了一下,垂着眼,沉默了一会?儿,终于鼓起勇气道:“我的生父叫韩行简,他与?父亲关系深笃,当年是同期科考下场的进士……”
建邺元年,谢瓒与?韩行简考中进士,同榜进士及第,同游曲江宴,提名慈恩寺塔,互为挚友,皆有远大?抱负。
后来,进行吏部授学官考试,两人再中“博学鸿词科”,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尽燕京花。
谢瓒连中三元,才能被?原太子看中,成为东宫属官,兼任刑部主事。韩行简是武科状元,官拜河南督骑校尉,镇守边关。
两位拥有远大?抱负的青年,一个留守燕京,一个一路往北。
当时已值动荡年代,西北两端常遭西羌偷袭,战乱频发,他们憧憬着未来,大?嵩一定因为他们的建设变得更好。
然而好景不长,命运的第一个转折点,出现于谢瓒提出刑律新政的那一年冬天,他的万字谏折石沉大?海,紧接着东宫太子遭构陷被?废,被?老皇帝送去西羌为质,以换取西部边疆的安宁。
谢瓒做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决定。
他峻拒阁臣的上任书,跟随废太子入西羌为质。
挚友韩行简闻讯后,千里走单骑,赶至祁连山山麓,先是怒不可遏地臭骂谢瓒一顿,问他是不是不要命了,西羌可是龙潭虎穴,他说闯就闯,万一把自己折腾没命了怎么办?!
给谢瓒送行的,只有韩行简,谢府为了明哲保身,没有来送他。谢瓒亲缘浅薄,双亲在他三岁时就过?世了。
谢瓒是一副沉定澹泊之色,不悲不喜,让韩行简折一枝灞桥柳、送一壶酒给他。
韩行简大?骂这一片大?漠哪来的灞桥柳,最终送给他一只玉壶,用?天山的冰雪融水糅合着烈酒灌进玉壶里,聊表“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
谢瓒这一去就是七年。
没有人知道,这入羌为质的七年,谢瓒身上发生了什么。
所?有人都以为废太子和谢瓒都会?死?在西羌,没想到?七年后,谢瓒带着废太子回来了。
废太子盛装在一具棺材里,由谢瓒亲自扶棺回京。
回京那日,燕京掀起巨大?风浪。
从容澹泊的青年,如?一柄被?打磨得极其锋利的寒剑,哪怕剑身出现了诸多鳞伤和累累伤痕,也?弥足让满朝文武敬畏侧目,他们从他身上看到?了这七年所?历经折辱与?苦厄。
都说祸兮福所?倚,谢瓒入羌为质的这段经历打消了老皇帝的疑虑,命他官拜左相,赐侯,青云直上。
从废太子死?去的那一刻起,谢瓒不再是落拓无名的刑部主事,而是让人闻风丧胆的谢左相。
封相后,他有更高的地位、更大?的权力?,去实施自己的新政了,在他大?刀阔斧地治理?之下, ????? 逐渐衰落的大?嵩王朝,的确如?枯木逢春一般,竟有复兴之势。
没落的谢氏望族,也?因谢瓒的回归而蓬荜生辉,横眉冷对的谢氏族人们,开始争相来巴结谢瓒,京中贵女们也?想攀他的高枝。
风头最盛之时,谢瓒有三位挚友,一位是韩行简,一位是蔺知章,一位是废太子侍读李叔桐。
他们时常在夜里清谈、围炉夜话到?天明,时人称他们是“燕京四贤”。
将天下苍生装在胸襟上,致力?于用?一腔傲骨为盛世开太平。
他们以为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人人都有光明的未来。
但?随着羌人卷土重来,羌王在大?西北大?肆屠城,各州沦陷,十万羌兵驻扎于燕京城外,老皇帝逃去佛寺,谢瓒临危受命与?羌王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