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0(23 / 34)

寒门首辅 紫流金 83550 字 8天前

能住了。”

“快去把茗烟叫回来。”周稚宁皱眉。

如果有人蹲守在驿站外面,那驿站里面也必然有人盯着。周稚宁相信,只要他们前脚在驿站里头登了记,后脚这消息就能传出去。

魏熊点了点头,赶紧去驿站里把茗烟抓了回来。

也好在驿站的人多,茗烟还在哪儿费劲儿排队呢,还没来得及登记。

回来听周稚宁和魏熊这么一说,茗烟愁眉苦脸:“这可怎么办?没个落脚的地方,咱们今晚住哪儿啊。”

“总不会流落街头。”周稚宁重新坐上了马车,“先带本官去吏部报道,既然有人要知道本官的消息,那本官就大大方方地让他们知道好了。”

于是一行人又去了吏部。

此时正是官员们上班的时候,周稚宁下车时,身边来来往往的全是官员,也有不少从外地赶来京城问政的官儿。每个都紧抿嘴唇,面色紧张,脚步匆匆。看来这次问政是决定了很多官员的升降,以至于大家的态度都很郑重。

周稚宁取了自己的官印,叫魏熊和茗烟在外等待,自己一个人进了吏部。

算起来,周稚宁这是第三次进吏部。第一次中举,第二次调任,这一次是回京。吏部的装潢还是以前那古板老旧的风格,迎面就是一张四方桌,两边摆着太师椅。桌上的茶盏还冒着热气,似乎刚刚才有人在这坐着喝过茶。

左右两边是两个耳房,分别摆着三四行桌椅,桌椅后头坐满了官员,其中有两个官员的桌前更是排起了长队。

“这位大人,您是打哪儿来的?”

“陕西。”

“大人,请您给下官看看您的官印和当初的调任文书。”

“在这儿。”

“下官要提醒一下大人,圣上每日下午会在西暖阁接见各位大人,请大人在这两天先预备着。等着上头几位内阁大臣问政完了,才会一级一级的轮下来。”官员十分客气地说,脸上也带着笑,将印章还回去,“请下一位大人。”

周稚宁收回自己的视线,随便选了条队伍排上。

近来回京问政的官员特别多,这么一排,就足足排了半个时辰。

等轮到周稚宁的时候,就是吏部官员自个儿也有些疲惫了,揉了揉自个儿的太阳穴,连眼睛也没抬地问:“敢问这位大人打哪儿来?”

周稚宁客气地回答:“边防九镇,辽东县。”

吏部官员揉太阳穴的动作忽然一顿,他慢慢地放下手,抬头看向周稚宁,眼神里带着一丝丝深藏的打量之色:“您姓周?”

“大人说得对,在下周稚宁,字简斋。”周稚宁拢袖笑道。

话音落下,左右耳房以及回京问政的官员们忽然纷纷扭头朝周稚宁看了过来。

周稚宁默默站着不动。

吏部官员笑了一下,不知为何先往外头看了一眼,然后才看向周稚宁,十分和气地说:“周大人在辽东县的事迹咱们都知道,听说您不仅将整个辽东县的基础建设和经济实力在短时间内提了起来,还处理了一批冤假错案,保下了两个小衙役。”

小衙役这三个字被这个吏部官员咬的颇为虚浮,尾音微微上扬,似乎带着点嘲讽玩弄似的笑意。

周稚宁笑着说:“陛下神威光耀四海,邪魔宵小自然无所遁藏。”

吏部官员眯着眼睛笑:“周大人真是好口才,难怪当年在殿试之时出口成章,一举夺魁。”

这个时候,周稚宁才发现眼前这人似乎有点眼熟,仔细一看,才发现原来这人居然是张峰雪。当年殿试的时候,张峰雪是第二个回答问题的,本来也颇为出彩,只是相比周稚宁见绌,再加上外貌又比不上探花,所以当年在殿选之时只得了个榜眼的位置。

周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