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150(28 / 63)

得其解,他以为姜珂会要俩烤羊腿啃着吃,没想到居然要了这么一堆果子。

再一看,上面还写了分量:胡桃十斤、花生十斤……

这是胃里养了个饕餮吧?

她这样做一定是有她的道理。

军营里物资匮乏,足足两个时辰庖人们才凑足这些,呈到姜珂面前。

张良瞥见这些食材,注意到其中的胡桃:“您要补脑?”

姜珂:……

虽然知道不搭理别人很不礼貌,但特殊情况特殊对待,现在可以选择性不搭理张良。

姜珂将全部精力都放在在这些食物上,起锅点火,加水,水开之后放入石蜜红糖,蜂蜜等,然后再把各种坚果倒进锅里,不停搅拌,时间差不多了,即可将锅里这一坨糖油混合物倒入磨具中晾凉定型。

这样,一锅新鲜的切糕就热腾腾香喷喷地出锅了,甜香味随着晚风肆意弥漫,附近闻到这股味道的人皆是欲罢不能,垂涎三尺。

姜珂:“我最近看了几篇文章,有一位叫做晁错的大文学家在他的文章中写了很多抗击匈奴的战略和思想,读完之后我受益匪浅啊!”

大家都从彼此的眼神中见到疑惑,晁错是谁?哪家学者?自己怎么从来没听过这个人?

“晁错说,出击匈奴要遵守“得地形”、“卒服习”和“器用利”这三条思想。”

“胡人食肉饮酪,衣皮毛,如飞鸟走兽于广野,美草甘水则止,草尽水竭则移。风雨罢劳,饥渴不困,此中国之人弗与也。”

众人点头,对此表示赞同,短短一句话便能切中要害,将匈奴分析的具体透彻。

姜珂道:“我军事能力平平,勉强只能解决咱们士兵中“饥渴不困”这个问题,至于其它三条思想,还是交给蒙将军来解决吧。”

此刻,身在远方没有听到姜珂说话的蒙恬突然打了个喷嚏。

你能解决连当年白起、吴起等举世闻名的名将都无法解决的行军路上“饥渴不困”的问题,这叫能力平平?

丞相还是太谦虚了。

对姜珂有很大滤镜的吕雉:解决饥渴不困算什么!只要她想,我们家丞相可以轻松让将士们飞天遁地!!

“莫非其中诀窍就在这些……”张良思考片刻,为这锅食物起了个名字,“果饧之中?”

姜珂点头,胸有成竹道:“不错。”

草原地方宽广,行军打仗极其耗费体力,在这基础上,匈奴人的军粮是被风干的奶酪、肉干等,都是些能快速补充能量的事物。

而中原士兵在行军路上的军粮大多是糗焙或粢米团,就是将米、菽等炒熟后再舂或者碾成粉。便于携带,也可省去每餐举火之费,方便是方便了,就是没啥营养。

中原以农耕为主,奶酪、肉干这些原材料无法充足供应,但却能提供充足的坚果和糖类。切糕中,大量糖类防腐防变质,而其它坚果则可以迅速补充体力和热量,让士兵们用最快时间将身体恢复到最佳状态。

姜珂做了一个实验,将数十位士兵分为两队,这些士兵们经过一整天的劳作,还未吃饭,早就头发昏眼发花,轻飘飘两脚发麻,连走路都走不稳了。其中一队士兵正常用餐,另一队士兵则吃一块切糕。

切糕不大一块,却也神奇,吃饭后又数了大概两百个数,那些士兵们便又精神抖擞起来了。

刘季询问姜珂:“那这些牛乳作何用处?”

姜珂:“制成奶酪,做备用粮,给坚果过敏的士兵们吃。”

刘季又问:“那万一士兵们也牛羊乳过敏呢?”

姜珂:“那就只能吃肉干了呗。”

“若是肉干也过敏呢?”

姜珂:……

她无奈道:“听天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