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150(27 / 63)

操心,她把扶苏扔给蒙恬,蒙恬把他军队里的后勤扔给姜珂,成功完成等量代换。

从前秦国的军营里也有军医的,可人数却还远远不够,可能数十万大军只由寥寥几位军医负责,所以战争结束后军医们只会给那些高位军官们治疗。

至于低爵位或者没有爵位的普通士兵,无论他们是否心有余,反正力气肯定是不足的,只能让大家硬熬,自生自灭。

之前攻打赵国时,姜珂在王翦的军营里教导过将士们一些简单的急救方法,止血、包扎,应对冻伤之类的,这些方法并没有因为灭掉六国而消失,而是一直传了下来,让边境的将士们学习。

在战场上,时间就是生命,所以蒙恬很重视这方面,每月会有专门负责这方面的军医集中教授急救方法。

除此之外这些年来医家培养出了很多弟子,虽然医术还远不及秦彭生的亲传弟子们,但也能完全独当一面,对于一些普通的日常疾病,完全不在话下。

秦朝是一个喜欢考核的国家,田垄之间有耕牛评比,郡县官吏有上计考核,军营里自然也不例外,从前都是些什么演武,弓箭之类的体能评比,现在又多加了一项急救评比。

每三月一次,每一营中选出最优者“最”和最差者“殿”,分别给予奖励和处罚,最者可得一壶美酒两条干肉,殿者罚款一件冬衣,若是实在家贫无钱买衣,则可选择竹条笞十下。

这样的评比,大家并不排斥,反而都“甘心接受”了,因为这些手段很有可能会在在战场救自己一命。

匈奴人全民皆兵,无论男女老少皆弓马娴熟,英勇善战。而且草原地方宽阔,部落散居,气候又变换无常,匈奴人自小在这样荒凉艰苦的环境中被肆虐的风霜雨雪淬炼,养成了他们灵活的机动性,作战中风驰电掣,往来如风,经常偷袭进攻边境黔首,让人防不胜防。

中原和匈奴交战刚开始交战时是处于守势的,也因此赵国,秦国,燕国这些个与匈奴接壤的国家都在修建长城,直到后来出了秦开、李牧这几位镇守边疆的名将,匈奴才稍微收敛一点。可一到冬天,天寒地冻草木凋零,匈奴人没有食物来源,就算明知道打不过中原人,为了食物,还是要出兵掠夺。

“这片大草原……”姜珂支着下巴若有所思,感叹道:“地方实在是太大了。”

这些少数民族部落面积加在一起真的很大,都干到北海那边去了。北海,就是苏武牧羊的地方,在现代叫做贝加尔湖……

蒙恬看她俩个眼珠子滴溜溜地转,就知道姜珂肯定心里又想到了什么“妙计”,于是开口问道:“丞相可有良策?”

姜珂摇头:“良策没有,不过……”

又道:“我需要一些食材。”

蒙恬:……

蒙恬被她如此无厘头的话弄得无话可说。

此时正是日昳末时,也就是下午15时左右,姜珂一个时辰前刚吃完昼食,而且饭量还不小,怎么现在又饿了?

也行,至少证明她身体健康。

蒙恬搜肠刮肚给姜珂找出了这么个理由,然后转身离开:“那你吃吧。”

姜珂发出灵魂提问:“你是不是在背后翻我白眼了?”

蒙恬:!

她怎么知道!?

蒙恬僵硬转身,转移话题道:“你想吃什么,我让军中庖人给你做。”

姜珂没有答话,而是提笔在纸上写着什么,她写字速度很快,唰唰几笔便已完工,将其递给蒙恬:“叫庖人将这些材料准备好即可,其它的,我自己来。”

蒙恬接过纸张,上面写着胡桃(核桃)、枣子、花生、板栗、葵花籽、石蜜等,除此之外,还要了一个大容器和很多牛羊乳。

蒙恬盯着这张纸盯了半天,百思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