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对于只想通关的玩家来说这是有可能发生的),那么最后当葬礼举行的时候,玩家在安葬好友的时候,就会看到一直站在远处的好友父母,并且看到他们的自责与痛苦。
类似于“是不是因为她的死都是我的错,所以我才没有资格去见她最后一面”“都怪我”“都怪我们”“我们只配远远的看”之类的心碎台词,看到你直接恨不得读档重来这一关!
但如果你在这个关卡什么人都选,比如连好友日记本里写的曾经去过的某个超市的收银员都叫来,或者日记本里写的一直关系很差的同事,那么整个葬礼现场气氛就会很糟糕。
类似于会出现某人戴着耳机听音乐,或者某人喜笑颜开幸灾乐祸无动于衷等表情。主打一个不让你恨自己好端端为什么选这个人来参加葬礼然后读档重来,这段CG就算白做了!
这一类的小细节非常多。
像是游戏有一个关卡是选悼词,人家不是一篇一篇的选,是一句话一句话的选,不同的葬礼场合因为葬礼所代表的文化不一致,有的追求的是死后的宁静,有的追求的是所有的错误都被原谅,有的则追求自由的灵魂,所以在选悼词这个环节,你必须要根据不同葬礼所蕴含的文化理念去选择。
一旦悼词选的不合适,等举行葬礼的时候,参加葬礼的嘉宾就会出现不同的表情。
万一在葬礼过程中“卟~”得笑出声,那这个关卡直接就会判定不成功,要重来。
而每一个关卡都是上一个关卡的继承,在上一个关卡已经出现的功能,到了下一个关卡不会消失,而是会难度变更难,要做的选择更加复杂,需要思考的地方也越多。
以至于苟大头和秦贝以为这个单机小游戏只需要一天时间就能通关,实际上大部分玩家从下载游戏开始,在没有网上攻略的情况下要把这个游戏通关,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
而也因为这些复杂的选项和每次选择出现的细节,没有被名字所迷惑的下载了这个游戏的第一批外国玩家们从第一个关卡·邀请来参加葬礼的嘉宾开始就被这个游戏给吸引住了。
外国玩家在这一环节充分展示出了自己的乐于探索性。
因为是第一关卡,玩家也没必要存档,在发现游戏会根据邀请不同嘉宾打出不同CG这件事情后,他们开始作了——
第一个结局是游戏创作团队希望的,玩家通过好友的日记本和拜访的亲友的回忆,甄选出她最亲密的朋友亲人和暗恋的人一起参加她的葬礼。
但大部分玩家打出这个结局之后都不会立刻进入下一关,他们会重新开启,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新一批邀请人。
“如果是我死,I mean,我就邀请那些我讨厌的、我憎恨的人,让他们不得不为了参加我的葬礼向公司请假哈哈哈哈(游戏在这一关的设定是邀请了就必须参加),然后不得不为我抬棺,为我下葬哈哈哈,就喜欢他们这种恨我又干不掉我(因为我已经死了)的样子!”
“Well,为什么这个葬礼环节就一定要那么多人出场呢?我希望我的葬礼是我班上同学的聚会,就算他们在葬礼上打打闹闹我也不会介意的……”然后这个玩家直接按照日记本和班上好友的回忆,把游戏里设置的高中全班同学给邀请到了葬礼现场,打出了“班级聚会”的神奇结局。
除了班级聚会,还有邻居聚会,家族聚会,陌生人“这死的是谁啊”聚会……
零零总总,这群第一批下载了游戏的玩家自己打出结局还不够,还要录成视频发布在网上!
这种沙雕操作立刻就吸引了一波外国网友,让他们也跟风玩起了这款游戏,成为了第二批玩这款游戏的玩家。
当参与游戏的人增多之后,除了游戏之中各种脑洞非常大的CG之外,深藏在其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