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1 / 3)

她将食单扫了一圈,目光停在“清炖羊肉汤,一碗三十?文”这行字上头。

羊肉汤的配画也很诱人,清凉奶白的羊汤飘着肉和?葱花,盛在青瓷回纹大碗里,还?有缕缕热气漂浮,画得虽不是那等精细的工笔,却自有一种孩童笔触的稚嫩之趣。

她是个?极爱吃羊肉的人,无论煎炸炖煮,只要瞧见羊肉准走不动道。三十?文一碗,在羊汤里也不算太贵,于是冲着那挂着半截粗布帘子,能隐约望见灶房里忙活的人影喊了句:“再来?碗羊肉汤!”

等待时,她又端详起另一侧墙上的两幅字,眼前一亮,不禁饶有兴趣地看?了许久。

沈渺没想到这么快有客上门了,她应了一声,东西都?是现成的,她从陶瓮里盛出一碗汤来?,湘姐儿也迈着小短腿,捧着垫了油纸的藤编小钵,给宁娘子端上了半笼共四个?小笼包。

沈渺将撒上葱花的热羊汤放在宁娘子面前,笑道:“您点的菜都?齐了,慢用?啊。”

“店家娘子稍等。”宁娘子却指了指墙上挂着的两幅字,好奇道:“这两幅字落款为……谢九?这谢九为何人,笔下竟很有名家风范。”

沈渺抬头望去?,那便是昨晚砚书送来?的,谢祁写的两幅字。这两幅字装裱在暗纹素绢画轴上,远远望去?几乎瞧不见什么纹饰,只有走近了端详,才?能看?见墨迹之下流动而内敛的装点。其中一副写的是“三餐烟火暖,四季皆安然”,另一副写的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顺时而养。”

不知谢九哥儿有没有见过?她后院门口摆的那一块写着“秋绥冬禧”的小木板,他送来?的这两副字,不仅都?贴切了悬挂在食肆的场合,还?暗暗契合了她的理想。

她没有大的野心,想要的日子,也不过?是一家人能如此“三餐烟火暖”、“顺时而养”罢了。

不提谢九哥儿的字本就?好,便是这两句话,也足够令沈渺望之会心一笑了。

因此她当晚迫不及待地便寻了钉子挂上了。当时还?站在字下,静静地欣赏了许久。那时,灶房里正在熬煮羊汤,暖融融的烟火与鲜香将她包裹,灯下,关?了门空荡荡的店铺里,济哥儿正摇晃着脑袋背书,湘姐儿抱着小狗,捏着它那厚实的小爪子让它用?后腿站起来?,妄图与狗共舞。

她望着他们,又望着这些字,心便也像一根静静燃烧的炭火,被烟火气息萦绕着。

原来?这世上有人能够仅凭借淡如水的交情,便看?透一个?人所思?所想。

她觉着很是奇妙。

沈渺不禁想到辟雍书院门口,海棠花树下,那双轻轻拂过?她肩头,修长干净、骨节匀亭的手。她忽然便觉着真神奇分明是那样柔软温吞、疏离有礼的一个?人,却会有那样能够看?穿人心的敏锐双眼。

因此面对宁娘子好奇又探究的目光,沈渺想起辟雍书院门前谢祁的话,便也是一笑:“是奴家一个?友人手作?,他不爱扬名,便不多言了。”

“原来?如此,文人多有隐世的癖好,也可理解。”宁娘子笑呵呵道,算是揭过?了这个?话题。

沈渺让她慢用?,便继续回到灶房里扯面去?了。

宁娘子望着她高挑细长的背影,若有所思?,这汤饼铺子的沈娘子恐怕不是简单之人呢。

大宋文化昌盛,又极看?重?诗文字画,有些好字者,为求一副好字,不惜千金以求一字的地步。甚至有些食肆便因曾有诗人在食肆的壁上题诗而声名鹊起,不管做得好不好吃,都?日日有客上门。

虽说这家汤饼铺子里挂的字还?不到千金一字的地步,但这样一家瞧着不起眼的市井小店,竟能有这样上乘的字画悬挂于墙,已很不可思?议了。

这小小的沈记汤饼铺,背后或许便有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