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母把鸡脖子一抹,对准地上的碗里。
碗里装着少量水,放入少许盐巴,鸡血流入碗中,稍微搅动一下,鸡血会快速凝固。
她们这边鸡血不会扔,而是炖鸡时,后面再将鸡血放入。
炖出来的鸡血q弹入味,老人小孩都爱吃。
后世可能有挺多人不爱吃,但对这年代的人们来说,却是一道美味佳肴。
孩子们过年过节能分到一小块能回味好几天。
童瑶提着半桶沸水出来,杨母把鸡拿过去,见小孙子还紧紧跟着自已,哭笑不得道:
“俊俊乖啊,阿嫲烫一会就拿过去给你拔毛,放心,活是你的,谁也抢不走。”
杨溪俊这才停下来,去麻包袋旁边蹲着等。
拔完的鸡毛不会扔,农家人自有妙用。
小孩会选好看的羽毛做毽子,大人也会挑一些好看的放在家里孩子的课本上, 有防蛀的效果,剩下的会用沤肥、或其他。
鸭毛和鹅毛可以卖钱,过年过节会有人敲着铜锣上村里收。
杨溪俊抬头喊童瑶:
“娘来,我们一起吖。”
童瑶还想躲懒呢,认命的过去。
她宁愿出海干力气活,都不爱一切家务,包括这种拔鸡毛、鸭毛。
可能她性格如此,不爱做家庭主妇吧。
第422章 勤劳的小家伙
未出嫁前,在家里有娘和嫂子操持,出嫁后有婆婆操持。
上辈子和杨清桦分家单过,那是没办法,儿子还小,丈夫要忙,她不干也不行。
等儿子十多岁,她就培养儿子,家里琐事杨溪俊都包了,做得慢不要紧,胜在细心。
丈夫去世后,儿子继续干。
母子俩回村去鱼排干活,养殖鱼虾,这种需要技术和力气的童瑶干得挺好的。
帮忙做饭也就老板和老板娘两个人的饭菜,简单得很,儿子打下手,她来炒菜就行。
童瑶有一下没一下的拔鸡毛,旁边的杨溪俊认真的表情仿佛要入党,小手翻飞,鸡毛快速脱落。
儿子比亲娘靠谱多了。
杨母看童瑶这手把式就闹心,挥手赶人:
“去去去,你去帮压水,这里不用你。”
童瑶立马起身,撸起袖子去压水井那边帮忙。
梨花婶拔着鸭毛笑得不行:
“现在的年轻媳妇啊,都不爱干这活了,阿红见到鸡鸭和鸟这种带毛的就怕,我还想老了给她接班呢。”
她们这边的农村是这样的,家里来客人,过年过节的时候,都是家里婆婆带着年轻媳妇忙后厨,大到买酒买菜,小到杀鸡杀鸭等。
男人就是在堂屋招待客人,或者忙别的事。
极少有男人下厨,真正会厨艺的男人,也就是红白喜事的时候专门掌勺。
杨母听梨花婶说秦红怕鸡鸭,连鸟都怕,心里有些稀奇,不过也不觉得有啥:
“嗐,这都是天生的,就像我就怕蛇,阿瑶她们出海网到海鳝回来我都不敢碰,浑身起鸡皮疙瘩,去年我家那个跟别人要了两条青蛇回来,吓得我一夜睡不着。”
梨花婶听完,看了眼厨房的方向,偏头对杨母小声道
“可不是吗,好在我们家阿海收入不错,我和老林也不磋磨人。
不然阿红嫁到农村家庭不得被骂死,农村谁家不养几只鸡鸭啊,不舍得自家吃归不舍得,平日里总要人喂养,抓会笼吧,啧啧。”
婆媳之间总有说头,感情再好也忍不住和老姐妹说两句。
杨母着重避轻道:
“所以说你和老林好啊,把阿海培养出来了,娶了个县城媳妇,阿红爹娘又是文化人,